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影评]雪域高原上的歌手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2-22  作者:刘大先
·电影看板·
片名:《仲巴昂仁》
出品时间:2002年7月
编导:陈景源  庞涛
片长:50分钟
  
      剧情:片子的开头是一位藏族老人在阿尼玛卿雪山海拔6282米的主峰玛卿冈日上吟唱一首歌颂英雄格萨尔的歌,这个老人就是昂仁。昂仁是青海东南果洛藏族自治州一个“仲巴”,“仲巴”的意思是指“专门说唱英雄格萨尔史诗的人”。昂仁出生于四川红岩,据他自己说,他出生时就有异形,整个身体上包着一层薄膜,是卵生。幼时,他常常梦见骑着马和大雁的英雄来到他的身前。8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开始流浪,不识字,用说唱与人交流。这时候就显示出了他的天赋——随口就吟唱出了格萨尔的故事。
 
  格萨尔说唱艺人一般有神授、闻知、掘藏、吟诵、圆光等多种。简而言之,有的是不学自会,有的有师傅,有的是照本宣科,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神授与圆光艺人。神授艺人均自称做过奇怪的梦,梦醒之后,便能滔滔不绝说唱《格萨尔》。他们目不识丁,却能流利地说唱一二十部甚至几十部之多,而且是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圆光艺人则是借助铜镜,从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图像或文字来顺口说唱。昂仁就属于神授仲巴。
 
  格萨尔王是藏族人崇拜的英雄,仲巴们通过对主人公格萨尔一生英雄业绩的描绘,讴歌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美好愿望和崇高的信仰。昂仁到过西藏、甘肃、内蒙古、北京等地,目前定居于果洛地区的冬季牧场德日仓部落,部落在“拉卜泽”祭(纪念战争亡灵的祭祀)等传统仪式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昂仁除了说唱格萨尔,同时也是宁玛派的喇嘛,他在祭祀中起着重要作用。
   
    昂仁每次出去说唱格萨尔都带着“嘎乌”,里面是莲花生大师的像,因为据说格萨尔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下面则是度母,男女老少都信仰的佛母。传说格萨尔骑着枣红马,昂仁也骑着枣红马。在阿尼玛卿的高峰上,他纵声歌唱,人与山、与天地仿佛合为一体。
 
 
      简评:2004年5月,我在康巴草原聆听过片中主人公仲巴昂仁的说唱表演,那次还有来自四川的巴嘎和内蒙古的金巴扎木苏,都是说唱格萨尔史诗的著名人物。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其实都是一部传奇故事——因为传唱英雄格萨尔王,他们自己也成了传奇。比如昂仁,格萨尔的故事就铭刻在他虔诚的信仰里,他也自认为是格萨尔的化身,通过种种服饰、器具的细节达到与英雄的沟通。说唱的任何时候都无须准备,无须道具,也无须预先知道说哪一段,脱口而出,滔滔不绝,用我们一般理性和常识是无法解释的。
 
  格萨尔的故事在藏、蒙古等民族中传唱已久,在吐蕃王朝时代,就传播到喜马拉雅山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在说唱中民众与歌手有着强烈的互动,并在这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中达到认同。作为民间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价值毋庸置疑,只是在新兴大众传媒的冲击下已经渐渐呈现式微的迹象。记录那些可能消失的事物,展示那些一般人所不知道的生活,理解那些异于主流的文化,是人类学电影的一个重要使命。本片具有示范性的意义,曾获得2002年兰州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一等奖,2003年入围“云之南”国际人类学影像展,并在庄孔韶的《人类学概论》中作为典型的案例讲述。
 
      人类学往往关注那些边缘的、被遮蔽的、迥乎于主流社会的族群,试图去理解他们,以反镜自身。如果不能理解,那么就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对于我所不知道的,保持沉默。”不去妄加评判,而让事物与人们彰显自身,这也是文化尊重和和谐社会主题中的应有之义。也只有多了解、见识这些与我们不同的文化事像,我们才能更加谦逊,而不是像井底之蛙一样,不知天高海阔。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信息中心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