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族旗人文学研究
1644年清政权定鼎中原之后,满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程加速,故自清初起,用满文写下的书面作品数量不很多。1618年由努尔哈赤写下的政论作品《七大恨》,其后康熙年间武默纳的散文《长白山寻根记》、增寿的散文《随军纪行》、图理琛的散文《异域录》,以及乾隆年间弘历的作品《盛京赋》等,都是满族文学史上的满文代表作。清代,用汉语文进行文学创作的满族诗人和作家辈出,满人在这一时期留下的诗文集超过600种。顺治年间的鄂貌图、高塞等是最早创作汉文格律诗的作者;而顺治帝福临本人也写过多篇汉文诗歌,对催化满人的汉语创作成熟起了倡导作用。康熙年间,新生的满族作家文学极富朝气,皇帝玄烨的御制诗文充盈着创业者的恢宏气魄,佛伦、何溥、夸岱的诗歌唱出了开疆建功者的阳刚精神,岳端、文昭、博尔都、塞尔赫的笔下流泻出清俊雄放的北方民族艺术气质。而此际满族文坛的翘楚人物,当首推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至乾隆年间,满族古典文学迎来了鼎盛阶段,作家作品迭出,艺术风格纷繁,不仅产生了曹雪芹所著《红楼梦》那样的不朽之作,而且在各种文学样式与创作题材上,都出现了诸多艺术佳构。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学业已步入整体成熟的标志,京城出现了饶有规模的满族作家群体,相近的人生体味和艺术志向,把一些作家相互连络起来,从事彼此呼应的创作活动。
──主持人:关纪新 编审 《民族文学研究》常务副主编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