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潮尔(Chor)在蒙古语中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鸣响之意,后将凡是带有持续低音的多种形式的潮尔音乐统称为潮尔,有时亦专指多种蒙古族复音音乐中的持续低音(kargyraa)。而在科尔沁草原,潮尔则是乌塔森潮尔(Wutasin-Chor)的简称。
陶尔拉艺人在演奏叶克勒。哈斯巴特尔/供图
潮尔(Chor)在蒙古语中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鸣响之意,后将凡是带有持续低音的多种形式的潮尔音乐统称为潮尔,有时亦专指多种蒙古族复音音乐(即潮尔音乐)中的持续低音(kargyraa)。而在科尔沁草原,潮尔则是乌塔森潮尔(Wutasin-Chor)的简称。蒙古族潮尔音乐,大致可分为声乐潮尔、器乐潮尔与跨界潮尔三种类型。在这三种类型中,各自又包含不同的品种。
声乐潮尔包含浩林·潮尔和潮林哆
浩林·潮尔(Holin-Chor),又名呼麦(Khoomey,汉语古籍称为“啸”),即“喉音歌唱”(Throat-singing)艺术,是远古人民模仿大自然声响而创造的神奇的喉音艺术,其基本特征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个人同时啸唱出两个以上声部的旋律。具体的啸唱方法是首先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在喉咙中挤压出沙哑而粗犷的“泡性”持续低音;在此基础上,利用卷舌的技巧调节口腔共鸣,于高音区飘荡出纤细而清亮的泛音旋律(sygyt),从而获得独特而神奇的多重结构的复音音乐。
潮林哆(Chor-duo)与呼麦演唱程序不同,它首先由一位出色的乌日汀哆(长调)男高音歌手唱出简短的高腔衬词后引出数名歌手的喉声持续低音,而男高音则在持续低音的烘托下,咏唱出深情壮美的乌日汀哆歌调,每段结尾处穿插众人齐唱,与乌日汀哆的旋律交替“和歌”,形成段落间对比和结束的气氛烘托。潮林哆多为宫、徵调式,亦有羽、商调式,但结尾一般都由一段固定的商调式旋律结束,并和前部分保持着同主音关系,因此往往形成调式对置的鲜明色彩。潮林哆的合唱错落有致,具有浑厚粗犷、庄严肃穆、深沉博大、恢弘壮美以及起伏跌宕、绵延不绝的草原气息和牧歌风格。潮林哆分为察哈尔潮尔、科尔沁潮尔和阿尔泰潮尔三种类型,在内容、形式上各具特色。
器乐潮尔包含弓弦—乌塔森潮尔和托布·秀尔
弓弦—乌塔森潮尔,亦称“嘿拉嘎森潮尔”,在科尔沁地区简称“潮尔”,新疆蒙古族称之为“叶克勒”。这种潮尔琴多以持续低音为基础的双音(泛音与实音)交替法演奏,具有史诗般的深沉悲凉特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潮尔琴随着英雄史诗的衰落而迅速式微,仅在科尔沁草原和阿尔泰山麓等部分蒙古族地区得以幸存。著名蒙古族民间音乐家、潮尔大师色拉西是科尔沁潮尔艺术的杰出代表,他以出神入化的演奏艺术创立了苍凉遒劲、意蕴深刻、憾人心魄的科尔沁艺术流派,开辟了潮尔艺术的黄金时代。
托布·秀尔(Top-shaoor),亦称托克·潮尔,是卫拉特方言中“潮尔”的汉语音译。这是一种二弦弹拨乐器,四度定弦,主要流传于我国新疆地区及蒙古国、俄罗斯的卡尔梅克、乌梁海等蒙古族聚居区。托布·秀尔在13世纪随着英雄史诗的盛行而兴起,广泛应用于蒙古族民俗礼仪活动和军事行动之中。《马可·波罗游记》中曾有述及。
跨界潮尔包含冒顿·潮尔和火木思潮尔
冒顿·潮尔(wooden-chor),一种带人声持续低音的管乐,似竖笛的三孔木质吹管乐器。其吹奏技法奇特,演奏者先唱出由气息支撑从喉咙挤压而出的持续低音,然后用余气吹出木管的高音旋律,从而创造一人用同一腔体发出的声乐与器乐相融合的具有二重音响结构的奇特音乐。冒顿·潮尔产生于古老而广阔的阿尔泰山麓地区,并在汉代由张骞带回中原,得以广泛应用和传播,称为“胡笳”,这种草原乐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和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火木思潮尔(khomus-chor),带人声和器乐双重持续低音的口簧演奏。口簧(口弦琴)是多民族共有的古老乐器,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现。在古代,口簧是萨满教的占卜法器,后成为民间自娱性乐器,多用于男女社交活动。正统的口簧演奏是带有持续低音的复音音乐,其中持续低音又有口簧自身持续低音和人声持续低音之分。口簧自身持续低音的演奏方法是在持续低音(基音)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口腔、唇、颊、舌的位置而发出闪颤的实音与泛音交替的旋律,从而形成二重或三重结构的复音音乐;而人声持续低音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出类似浩林·潮尔和冒顿·潮尔中的人声持续低音,形成口簧的复音演奏。
蒙古族继承并发展了蒙古高原几乎全部的潮尔艺术,其深厚的文化意蕴涉及了艺术史、文化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音乐学、宗教学乃至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潮尔的蒙古语准确发音为“chor”,而欧洲诸国的和音、和弦、和声、圣咏、众赞歌与合唱等音乐专业术语分别是chorus(希腊)、choral(德)、chorus(英)和chord(法)等,其词根相似,学者认为,蒙古人的潮尔音乐极可能是欧洲复音音乐的源头之一,或者说,至少是欧洲教会圣咏音乐“奥尔加农”的渊源之一。
(作者单位: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