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曹保明]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26  作者:曹保明
  迄今为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当中认定和命名了“民间文艺之乡”130多处。这对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各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开发、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从长远来看,它也将成为立体保护文化、贮存文化、建立文化园区等综合文化工程的重要举措。

  对人类久远文化历史的全面梳理

  每一处民间文艺之乡,其实都是这个地区、这个民族久远文化历史的积淀和凝固。如内蒙古乌审旗“马头琴文化之乡”的命名,使我们全面地梳理了这一地区马文化的历程,将草原文化、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展示出鄂尔多斯高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山东胶州“民间剪纸之乡”的命名不但记载了本土的民族风情,而且传承了中原人对祖先的尊重与热爱,把这一地区与中原、东北民族的文化交流、生活方式都真实地传承下来,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吉林的“萨满文化之乡”凸显了这块土地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让人感受到它博大的民族力量和情感基因,当地民族的性格也被这种文化史固定下来;

  福建雷州半岛的“妈祖文化之乡”、辽宁葫芦岛的“葫芦文化之乡”、河南朱仙镇与滑县的“木版年画之乡”、广东的“龙舟文化之乡”……只要展开这张庞大的“之乡”地图,中国文化史尽收眼底,南北东西文化丰富碰撞、生龙活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和灿烂的文化历程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与深厚。

  唤起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工程,要求每一个申报者先自行申请,经民协党组审批后,派出由中央和地方学者联合组成的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深入的考察与认证,符合要求者才能有资格获得这一称号。这项工程产生了这样一些功能:

  一是对文化认识的完整性。民间文艺之乡工程的成功点之一便是它的考察、认证过程相当细致和科学,并具有独立工作的特点,加深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全面认知。如鄂尔多斯乌审旗“马头琴文化之乡”的命名,当时,要申报“马头琴文化之乡”的地方很多,经过充分调研并综合历史的、自然的考证后,中国民协决定将这一称号授予乌审旗。乌审从前是马文化的古老发生地,这里马头琴的传说极其丰富多样,马头琴的传承人具有代表性。综合这些因素,乌审旗才有资格被称为“马头琴文化之乡”。

  二是对文化特征的感知性。活态文化是命名民间文艺之乡的重要条件。专家组在乌审旗调研时发现,上至90岁的老人,下至三五岁的孩子,都会拉马头琴。又如河北蔚县剪纸之乡、山东胶州剪纸之乡、浙江宁波慈教文化之乡,手艺和信仰都是活态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文化完整性、文化配套性、特点鲜明性都表现得很好。

  三是认证的过程是对文化的深刻挖掘。民间文艺之乡的认定工作其实是对一种理念的不断普及,对一个地域文化的重新认识。比如山东胶州剪纸文化之乡,就是通过对当地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挖掘,更深层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汇性和融合性。民间文艺之乡的命名工程和活动,其实是一堂又一堂生动的民族民间文化课,它使专家和当地的学者们、领导者们站在一起,努力去认识其地域的文化内涵,并逐渐达成共识,避免了许多“遗产”的消亡与流失。

  四是对传承人的考证是对民间文化的重要认证。民间文化之乡的认定和命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找到具有这种文化、文艺或艺术品种的传承人,而且还必须是“代表性”传承人。如乌审旗的孟和伯拉、胶州的高友三、蔚县的王老赏都整体地保护和传承了他们的手艺。民间文艺之乡的命名,其实就是在抢救和认定“保护人”。这是对文化遗产价值和意义的大力宣传和广泛普及。

  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命名工程,挖掘出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该工程已从单一命名逐渐发展到“研发基地”、“开发基地”、“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园区”和“文化原区”等复合命名过程,这有效地促进了文化的立体保护与传承,同时更好地带动了地域科技文化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升级。 (本文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文章来源: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