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3  作者:

图1:西汉版图与疆域

图2:唐代版图与疆域

图3:元代版图与疆域



图4:清代版图与疆域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交织着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自夏禹之后,华夏族以居中原之势不断吸收同化周边各方国和各民族。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既为日后中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中国中心区域向四周发散扩张的趋势和过程。在这个趋势与过程中,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版图和疆域,并奠定了现当代中国领土的基础。因此,中国今天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疆域,都是历史上以华夏(汉)族为核心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开发的结果,这份基业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疆域和版图不断变迁的最终定型。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了解这个范围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秦汉时代: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共历时400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秦统一前的几年里,通过征伐战争即拥有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原楚地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发兵50万征百越,征服了越族,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将两广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此前一年秦将蒙恬兵击匈奴,取河南地又置九原郡,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正式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与此同时,还将战国时秦、赵、燕长城重新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柔万余里”的秦长城。在南方,征伐越人时还开凿了连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将政治势力深入到云贵的五尺道。于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第一个地理上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形成了,“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逾五岭到琼岛,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面积为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强大的秦帝国由于长期施行暴政终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洪流中。4年后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称高祖建立汉王朝。

  到西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经过汉初以来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增强,开始不断向外扩张领土,使汉代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辽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北方疆域的开拓。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不仅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北,还收复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二郡。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在此时恢复。北疆又推至河套、阴山以北。公元前119年,汉将卫青、霍去病率重兵出击匈奴,追至狼居胥山,匈奴远遁,从此“漠南无王庭”。

  (2) 西北河西四郡的设置。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前者杀后者降汉,以其地置酒泉郡。以后几十年里陆续分置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河西走廊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疆土之内。

  (3)南方疆土的扩展。公元前110年,汉灭闽越。此前一年平南越置南海9郡,又在今海南岛上设二郡。范围包括了今广东、广西、海南3省和越南北部。

  (4)西南7郡的设置。公元前135年至公元前110年间,汉军进入西南,先后又设置了犍为、牂牁、益州等7郡。西南边陲已达云南哀牢山一线。

  (5)东北乐浪4郡的设置。公元前108年,汉军灭卫氏朝鲜,置乐浪4郡,将东北疆界推至日本海,南抵韩国汉城(今首尔)一带。

  (6)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中国典籍中西域指今中国新疆地区。经过武帝以来的汉匈战争,匈奴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对西域各国的控制逐渐丧失。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中央政府的势力渐入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始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其管辖范围大致包括了今新疆大部地区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

  通过以上6方面,可见西汉武帝时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已空前辽阔:东抵日本海、黄海,东暨朝鲜半岛中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今滇西,南至越南北部和南海。

  图1反映了西汉鼎盛时期中国的广阔疆域。

  西汉末年,随着国势的衰微,版图也大为缩小。公元48年呼韩邪单于降汉后,东汉政府才恢复了对北方各郡的统治。

  另外,在整个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周边民族中以匈奴最为强大。匈奴是游牧民族,约于公元前3世纪兴起于中国的大漠南北。鼎盛时期势力包有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战国长城的广大地区,在中国北部以漠北鄂尔浑河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民族政权。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东汉。公元91年,北匈奴向西远遁。

  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400年间,是中国疆域基本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战国以来的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农耕区已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这一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基本沿长城一线为界线,之间出现过大规模的冲突与战争,也有过较长时间的和平交往。在西汉鼎盛时期,中国版图总面积已达700余万平方公里。

  隋唐盛世:统一帝国疆域的形成

  公元589年,隋灭陈重新一统南北。中华文明迎来了又一个大一统的盛世时代。

  隋唐时期疆域版图变迁很大,大致可以公元755年唐“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 隋和初唐、盛唐时期为中原王朝疆域扩展期。

  公元618年,隋亡于农民战争的风暴。唐初,在太宗、高宗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公元627年至公元683年),是中原王朝疆域的又一个扩张期。在北方,唐军于公元630年攻灭东突厥,“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将漠南地区收入版图。此后50年东突厥一直是唐的属国。公元646年,唐军又攻灭薛延陀,大漠南北尽归唐土。于是以大漠为界,在漠北设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单于都护府,这是唐北疆域的极盛期。

  在西北方向,公元640年唐军平高昌,于其地置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公元659年唐军平西突厥,唐在东起阿尔泰山、西至咸海的西突厥本部设置了几十个羁縻都督府州,尽纳西域之地于版图内。公元661年设置都督府州于阿姆河,势力最远伸至波斯,这是唐在西北疆域最盛时期。

  在东北方向,唐初朝鲜半岛上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后唐军多次征战高丽,公元660年唐军跨海攻灭百济,公元668年攻灭高丽,设安东都护府,唐东北疆域达到极盛。新罗统一朝鲜后唐势力退出辽东。与此同时,靺鞨族在东北兴起,公元713年建渤海国,时称“海东盛国”。

  西部和西南方向上,唐初在党项族地设置州县,“自河首积石山而东,皆为中国地”,公元635年唐军平定吐谷浑和党项,将西羌归入版图,并在大小金川设置郡县,边界线西推至黄河河曲。此后西南边疆吐蕃兴起,赞普松赞干布一统青藏高原,公元663年攻灭吐谷浑,后多次与唐争夺安西四镇,为唐西南一大劲敌。公元621年时唐置州县于南越,此后势力深入云南,界线推至澜沧江、元江一线。

  南方,唐初占有交趾之地,公元679年设安南都护府,治今越南河内,疆界推至今越南横山一线。

  图2反映了唐鼎盛时中国的疆域,东至今萨哈林岛,南达南海,西跨葱岭,北接突厥(一度攻灭突厥推至贝加尔湖),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公里。

  (2)唐后期至五代为中原王朝疆域收缩和周边民族政权疆土扩展期。

  安史之乱后,唐国力严重削弱,周边各族因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加强自身政权建设,乘机扩张,使汉族政权疆土日缩。

  在北方,9世纪初,回纥大破吐蕃,雄踞漠北。以后一分为三,分别在唐北方和西北方建立了西州回鹘、河西回鹘和和黑汗王朝3个强大的民族政权。

  东北方向,自契丹兴起后多次南下劫掠唐边,公元916年契丹建国,后成为100多年来与中原汉族政权长期对峙的强大帝国。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长期盘踞幽云十六州,此后中原与辽以河北白沟和山西内长城为界。

  西南方向,吐蕃自安史之乱后崛起,大肆攻取唐川西北、青海东部和甘南地区,后据有河西走廊。8世纪下半叶吐蕃进入极盛时期,不时与唐军发生冲突,甚至一度攻占长安。此外南诏在云南建国,并渐强大,公元750年起开始与唐交恶,唐军退出云南。

  南方,唐末交州土著势力崛起。公元938年北越独立出去。

  元明清:奠定当今中国的版图与疆域

  元时疆域空前辽阔,在中国历史上又是一次疆域扩展期,世祖忽必烈时其域最为广阔,还建立了地方行省制。全国划为11个政区,即行中书省、中书省和吐蕃宣政院辖地。据《元史·地理志》序云:“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四周边区以岭北行省为最大,包有今蒙古国、俄西伯利亚和中国内蒙古以北和黑龙江以西,辽阳行省则辖有今中国东北全部至俄东西伯利亚一部和萨哈林岛;云南行省则包括了今中国西南滇黔和缅甸一部,在西北方向止于吐鲁番一带。另外在东南方向对台湾海峡有了一定开发。

  图3反映了元朝时期中国的空前辽阔的疆域。

  就元朝本身而言,其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外交通发展的作用是史无前例的,首次将蒙古高原和西藏纳入中央王朝的直属管辖版图,为近代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元在中国疆域变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其面积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以上。

  明朝,中国版图疆域进一步发展。明废置了元时的行省制度,中央也不设行中书省,而以六部直接受命于皇帝代之。北部边疆成为明中前期最为严重的国防问题。成祖时5次北征蒙古后,明北疆稍有平静。自“土木之变”后北疆形势再度吃紧,加之边卫内迁,三面近塞,于是自宣德年间以来,明先后沿边设置辽东、宣府、大同等9个边塞军事重镇,是为九边重镇,又大修长城,自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形成了著名的明万里长城,此亦为自秦汉长城以来未有之大工程。明长城同时也成为明中叶后的北边。

  而在东北边疆上,明初设置的辽东都司很快控制了辽东,并进一步进军东北,最终占有了元时在东北的全部疆土,势力伸至库页岛。永乐间在东北先后设置了115个卫,以后又在东北辽河筑辽东边墙,后金兴起后明在东北的势力逐渐消亡。

  西南方面,明置都指挥使司和元帅府管辖西藏,其疆界基本同于元代。云贵高原上明朝政府设数个宣慰司管辖今滇黔,极盛时期势力曾达到今缅甸中部、老挝中部和泰国北部。

  南方,明承继了元在南方的大部分疆土,并对安南发动战争,1406年收安南入直属版图,次年又置安南布政使司,势力伸至越南中部,随即又撤出。

  东南海疆上,明政府置澎湖巡检司开始对台湾施行管辖,正式将台湾纳入中华版图,此为有明一代最大功绩。明末西方殖民者东来,先后侵占了澳门、台湾等地。此外明的海疆一直延伸到今南海诸岛。

  明代历时276年,面积达800多万平方公里。

  和元朝一样,清朝也是由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包括全部汉族地区的强大王朝。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奠定和中国最终疆域的形成也都是在清前期。

  清前期,通过几十年的统一兼并战争,到康熙晚年,一个强大、统一、繁荣、昌盛的大清崛起在了世界东方,通过统一大漠南北蒙古诸部、统一天山南北、击退殖民势力对边疆的侵扰、设驻藏大臣、平定西南大小金川、平台等一系列军事政治行动,逐渐形成了一个“东达日本海、库页岛,西跨葱岭、南包南海诸岛,北接沙俄”的、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国和东亚最大国家。虽然在1840年以后西方势力入侵,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衰微,使得近代以来中国丧失了近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清前期对中国疆域的缔造功绩和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图4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中国的疆域。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年2月13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