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陶立璠]《中国民俗志》书写的典范之作
评湖北省宜昌市13部县卷本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5-07-09  作者:陶立璠

  《中国民俗志》丛书宜昌市13部县、区卷本,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是自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实施以来最显著的成果之一。编纂《中国民俗志》县卷本,是中国民俗学人和民间文化抢救工程长期以来的宏愿,也是一项艰巨庞大的工程。上世纪90年代,笔者曾花费十年多时间,主编分省立卷的31卷本《中国民俗大系》 , 2004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此深感编纂民俗志的艰辛和不易。当《中国民俗大系》完卷时也曾想,如果能举全国之力,编辑出版县卷本的中国民俗志,必能展现中华民俗文化大国的历史风俗画卷,不失为空前的壮举。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梦想已然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得以立项并付诸实施。抢救工程之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就提出,要对中国民间文化进行“地毯式调查” ,如果这一普查成果能通过《中国民俗志》县卷本体现出来,是最为理想的愿景。几年来大家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现在,湖北宜昌市走在了最前列,而且质量高,以科学唯物史观贯穿全书,成果丰硕,实在可喜可贺。

  宜昌市13卷民俗志的出版,就民俗志书写而言,意义深远。这套丛书在编纂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对《中国民俗志》县卷本的后续工作,无疑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资借鉴。

  宜昌市卷,包括宜昌市所属五县、三市、五区的民俗志,这些县、市、区按照行政区划,都是县级单位。新版的13卷民俗志,以浩瀚的篇幅、精美的民俗图版,涵盖了宜昌全市民俗事象。这对其他省市县卷本民俗志的编纂,提供了宜昌模式。全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按照宜昌的经验运作,完成整套丛书,是完全可能的。其次,这套丛书的编纂出版,严守了《中国民俗志(县卷本)工作手册》制定的编辑体例和要求,做到了卷本之间体例统一。这对大型民俗志丛书编写至关重要。没有统一的体例要求和民俗分类的详细谋划,丛书的编写是无法保证质量的。其三, 《中国民俗志(县卷本)工作手册》 ,要求“入卷资料以现在仍在民间传承的民俗文化为主” ,宜昌市各卷不仅达标,而且在编写过程中兼顾了辛亥革命迄今100年间所有的民俗事象,包括在此期间刚刚消亡的内容。各卷参照有关历史文献和历代方志资料,使民俗志做到历史性和现代性较好地结合。其四,民俗志的编纂,入志资料既以现代民俗为主,而现实的民俗事象保存在民间的口头和行为传承之中,这就要求现代民俗志的编纂,不只是案头的文本书写,而是要深入民间,做深入细致的田野考察。宜昌市13卷民俗志的编纂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地方学者的力量,这些学者都是谙熟地方文史风俗的行家里手,有长期的田野作业经验。他们不满足于以往的认知,在编纂过程中坚持不断深入民间,对某些似是而非的民俗说道进行仔细甄别、留史存真,使入志内容准确。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宜昌市各卷民俗志的编纂,是纳入了全市精品文化工程,由宜昌市文联与其民间文艺家协会具体组织实施的。市、县两级编纂委员会,和由民俗、方志、文博、政协文史方面的学者与三峡大学文科教授组成的全市评审委员会,本着审慎修志的原则,确定总纂凡例,制定构架结构,统一志书文风,确定民俗事象入志尺度,对斑驳芜杂的资料进行核实勘误,力求达到文约事丰。现代民俗志编写中的关键问题,宜昌卷予以很好地解决,保证了修志进度和学术质量。

  《中国民俗志》丛书的编纂,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工程。宜昌开了个好头,树立了书写典范。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地域人文资源、方言极其丰富的国家,民俗文化的根脉相沿几千年。这种根脉深深扎根于县乡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从这种意义上讲, 《中国民俗志》县卷本的编纂,不仅体现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而且体现着由不同的风俗文化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凝聚力。为此,我们热切希望全国县卷本民俗志的编纂,借宜昌的经验,加速编纂进度,筑成新的文化长城。

  (作者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总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7版 专题2015年6月15日 第7版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