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白族文学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19  作者:关纪新 编撰

 

     中国白族的文学,由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部分构成。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创世纪》、《氏族的来源》、《大黑天神》等有关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的神话,形象地记录着白族先民早期思维,具有文化学的深刻价值;《望夫云》、《美人石》、《蝴蝶泉》等地方风物传说,浸透着白族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感;关于六八、艾玉、赵成、黄三丈等机智人物的故事,体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幽默。白族的民歌中,既有《我们用岩羊犁地》、《行人歌》一类十分古老的歌谣,也有流传广泛的以叙事为主的"本子曲",还有大量兴起于近代和现代的"白族调";同时,用汉语创作并演唱的“对口山”,多用来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白族与汉族杂居的地区亦有流行。由于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与汉族在文化上较早建立交流关系的民族,故自唐代起,白族的知识分子就有用汉语文进行文学创作的传统,唐代的赵叔达、杨奇肱、段宗义,明代的李元阳、高桂枝、杨黻、杨士云,清代的王崧、赵藩等人,都在白族的作家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白族的书面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小说家杨苏、诗人晓雪和张长、散文家马子华和那家伦、戏剧家杨明等人的作品,都在中国多民族的当代文学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赵藩 (1851-1927) 中国白族诗人。字樾村,别号 仙,云南剑川人。 光绪乙亥举人,官至四川臬台,后来又做过广州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赵藩在清末的官场上,由痛恨朝廷的腐败,同情民间的疾苦,转而支持辛亥革命,投身民主,并将这种进步的思想倾向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他的作品数量很大,据《滇八家诗选》称:"自同治甲子起,迄民国丁卯止,存诗七十余卷,不下万首千首",今存有《向湖村舍诗文集》、《骈文诗钞》等数种。他的诗,以怀古、唱和之作居多,其中不乏真切地反映现实和抒发胸臆的佳作。

  杨苏 (1928-  ) 中国白族当代作家。原名杨瑷,笔名甘宁、杨劲, 云南剑川人。早年在家乡读过私塾,1943年上中学时期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开除学籍,后多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从事地方性的负责工作。1957年起发表处女作散文《响吧!象脚鼓》,并从此步入文学生涯。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没有织完的统裙》、长篇小说《藏民飞骑》、长篇传记文学《白子将军》(与人合作)、电影文学剧本《景颇姑娘》(与人合作)等。其作品以表现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斗争题材见长。

  晓雪 (1936- ) 中国白族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杨文翰,云南大理人。自幼从白族民间文学中得到熏陶,中学时代即接触了中外文学家的大量名著,下决心致力于文学创作。1952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回云南,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组织活动。他的诗歌创作,以抒情诗为主,也兼而写作一些取材于民族民间神话、传说的叙事诗,代表作有诗集《祖国的春天》、《采花节》、《晓雪的诗》和长诗《大黑天神》等。1957年发表的文学评论集《生活的牧歌》,对艾青的诗作做了系统的评述;其后,又陆续发表有《浅谈集》、《诗的美学》等文学评论著作。

  张长 (1938- ) 中国白族当代诗人、作家。原名赵培中,云南云龙人。1956年毕业于昆明医士学校,曾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当乡村医生。1957年首次用"张长"的笔名,发表了以傣族青年恋爱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乘月亮钻进云彩》。此后,他借助于自己熟悉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特长,创作出许多描绘边寨风情的诗歌和散文。诗集《澜沧江之歌》、《凤尾竹的梦》、《勐巴纳西》、《边寨的爱》以及散文集《紫色的山谷》、《凤凰火与火把》等,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创世纪》 中国白族的民间神话。其主要情节是说,在远古洪荒时代,不仅牛马猪狗和飞禽会说话,甚至连树木和石头也会走路。那时地上没有山和海,人们不分富和穷。这时龙王发了怒,连降多年暴雨,天地均遭到了毁灭。世间只有盘古和盘生兄弟两个还存在。他们决定分工由盘古变成天,由盘生变成地。结果虽然有了天地,天却没有布满西南方,只好用云来填;地也没有铺满东北方,只好用水来补。又发现地比天大,便把地缩起来,其褶皱成了山脉。他们还以四座山做顶天柱,四只鳌鱼做立地柱,让天地立稳。后来兄弟俩又变成巨人木十伟,木十伟的左眼成了太阳,右眼成了月亮,小牙变星斗,大牙变石头,头发变树林,眉毛变竹林,肝变湖,肺变海,气变风,油脂变云彩,肌肉变泥土,汗毛变草,骨头变岩石,血脉变道路,嘴巴变城乡,指甲变瓦片……这样,世界上又有了万物的存在。这则神话反映了人类的祖先在解释世间万物形成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自身的创造力有了比较充分的自信心。

  《望夫云》 中国白族的民间风物传说。这则流传于云南大理地区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古代南诏国一位美丽的公主与勤劳勇敢的猎人相爱,二人私奔到苍山之巅结为夫妻。国王一怒之下派妖僧冰封了苍山。猎人为了让妻子避寒,去盗取妖僧的袈裟,却被打入洱海变成了石骡。公主不见丈夫归来,悲痛致死,并化成了一片白云,年年岁岁依苍山而望洱海。此后,每临秋季白云出现时,就要大风劲吹,把洱海水吹干,让化作白云的公主看到化作石骡的猎人。《望夫云》的传说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10多种异文,大理的各种地方志书上均有记述,当地的白族群众更是家喻户晓。

  白族调 中国白族民间流传广泛的一种民歌形式。每首通常由八句组成。第一句多是三个音节的韵头,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七字句,第四句是五字句,第五句、第六句和第七句又是七字句,第八句是五字句。在这种句式是三七七五七七七五的民歌中,二、四、六、八句的结尾要押韵。此外,还有七七五、七七七五和七三五、七七七五的句式,则要求在一、三、五、七句的结尾押韵。据说白族调共有36个韵头。白族调在三弦的伴奏下,既可以独唱,又可以对唱,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其中的情歌也比较多。

       
 
 

本栏目各民族图片均采自“中国网 ”的“中国少数民族专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文章来源: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