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佤族文学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09-26  作者:关纪新 编撰
 

    中国佤族的文学,其主体是民间世代传承的口头文学,同时,也包括有该民族新型的作家文学。

  流传久远的神话《司岗里》,反映了佤族祖先对宇宙生成和人类起源等洪荒时代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认识,认为是吉力神造了地,路安神造了天,日月、万物和人类也都是这两位神创作的,同时,还对火种、谷物、房屋等起源以及佤族古老的剽牛、砍头祭神习俗做了解释。

  在佤族的民歌中间,"劳动歌"和"习俗歌"相当丰富,《下种歌》和《猎歌》唱出了播种和狩猎生产的过程,表达了对勤劳美德的赞颂;《砍头歌》和《祭神歌》则洋溢着佤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浓重气息。"情歌"是佤族民歌中的又一大类,长约 250行的《恋歌》以及《我们奔向美好的地方》、《我们永远相好》等长篇情歌,传达出佤族青年男女对忠贞爱情的不渝追求。佤族的民间叙事诗《岩惹惹木》,讲述了善良的孤儿岩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娶来龙王的女儿,并战胜企图霸占其妻的王子的故事。

  佤族的民间故事中最具特色的是大量的动植物故事,《老倌和鳄鱼》、《黄牛水牛和豹子》、《谷子就是金子》、《骄傲的老虎》、《爱漂亮的马鹿》等等,无不生动传神,带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近代以来,佤族人民和中国西南边疆的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保卫祖国领土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愚蠢的英国兵》、《炉房银厂的斗争》、《偷渡滚弄江》等历史故事记载下了当时的有关斗争情景。

  自20世纪80年代起,佤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创作,董秀英等青年作家的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明】本栏目各民族图片均采自“中国网 ”的“中国少数民族专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文章来源:本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