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藏族文学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09-26  作者:关纪新 编撰

 

    中国藏族的文学,既包括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传统悠久的作家文学。在民间文学中,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民歌和民间戏剧等门类的作品都很丰富。神话《猕猴变人》认为藏族的始祖是经过观世音菩萨点化的一只神猴,《斯巴宰牛》则对世间万象的形成做出了充满天真幻想的解说。民间传说,涉及到历史人物、民族风俗、山川景物和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其中以《种子的起源》、《牦牛王》、《文成公主》、《唐东杰布》等最为著名。"动物故事 "、"善恶斗争故事"、"爱情故事"和"机智人物故事",是藏族民间故事中的几种常见的类型,除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大量故事外,历代被记录下来的故事还结有《尸语故事》、《萨迦格言注释故事集》等民间故事集。《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流传久远、规模宏大的英雄史诗,其传播范围遍及中国的所有藏族生活区域。藏族的民间叙事诗,代表作有《卡吉嘉洛》、《流奶记》、《不幸的擦瓦绒》、《达内兑》等。"鲁谐"是藏族对民歌的总称,其内容涉及劳动生产、社会生活、民族关系、礼节习俗和恋爱婚姻等各个领域。藏戏,是颇受藏族人民欢迎的民间戏剧形式,《诺桑王子》、《顿月顿珠》、《智美滚登》、《卓娃桑姆》等都是有名的藏戏保留剧目。藏族的书面文学创作,大约发轫于公元7世纪前后, 当时的一些碑铭和传略作品中的文学成份已十分鲜明,同时,由作家写作的诗歌也开始出现。在藏族的古典诗坛上,米拉日巴等创作的"道歌体"诗作,贡嘎坚赞、贡唐·丹白准美、米庞嘉措等创作的"格言体"诗作,阿旺罗桑嘉措、宗喀巴·洛桑扎巴等创作的"年阿体"诗作,仓洋嘉措等创作的"四六体"情歌,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藏族古代传记文学的代表作是《米拉日巴传》(作者桑吉坚赞)、《颇罗鼐传》(作者刀喀夏仲·才仁旺阶)和《多仁传》(作者多仁·丹增班觉)等,历史文学的代表作则有《巴协》(作者巴·塞囊)、《西藏王统记》(作者索纳坚赞)和《贤者喜宴》(作者巴俄·祖拉陈哇)等。藏族的古典小说作品也比较丰厚,除产生过一批优秀的短篇小说外,还有长篇小说《 勋努达美 》(作者才仁旺阶)和《郑宛达娃》(作者罗桑登白坚参)传世。20世纪后半叶,是藏族作家文学发展的新阶段,饶阶巴桑、丹正贡布、伊丹才让、降边嘉措、益希单增、格桑多杰、扎西达娃、意西泽仁、丹珠昂奔、阿来等一大批作家,以他们风格独特的文学作品使当代的藏族文学获得了世间的普遍赞许。

  《格萨尔王传》 中国藏族的长篇英雄史诗。流传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的藏族聚居地。史诗的传播,主要靠民间艺人的演唱来口耳受授,而艺人们的演唱又有藏文的手抄本和木刻本的基本框架为依据。民间流传的史诗本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分章本,一种是分部本。不同的分章本少则3章或7章,多则9章或11章;分部本往往把分章本的某个故事扩充成完整的一部,或在分章本的情节之外发展出新的故事,成为新的一部。已经搜集到的民间艺人演唱资料证实,除去故事相近的异文,整部史诗有大约80部之多。据估算,这部作品的全长约为 150多万行。史诗以藏区岭国的格萨尔王一生的光辉业绩为主线展开故事,从格萨尔的出生成长并应菩萨之约下凡讲起,描绘了他通过赛马而称王,随后专门从事降服妖魔、除暴安良事业的全过程,他南征北战,先后征服了周边18个大宗、7个中宗和4个小宗;在无数战争故事中间,也穿插有一系列动人的生离死别和爱情故事,以及对藏族历史风情的真切介绍。作品着力讴歌了格萨尔王为民除害的正义精神,表达了反对民族分裂推进民族统一的思想要求。史诗中出现的人物多达上百个,其中许多主要人物均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格萨尔王传》与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

  《阿古登巴的故事》 中国藏族民间一组有关机智人物阿古登巴的故事的总称。阿古顿巴在故事中是一位智慧、善良、乐观、幽默的农奴,他富于正义感和斗争性,常常以巧妙的方法惩罚凶暴、愚蠢的统治者,使被奴役的穷苦人得到解救。在这组故事中,最著名的篇目,有《领主挨棒》、《酥油差》、《三不会的雇工》、《死鸽子》、《国王的座位》、《捡牛粪》、《朝真佛》、《登巴叔叔的宝物》等。据统计,已经从藏族民间搜集到的这类故事,有 100篇左右。1980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汉文和藏文两种版本的《阿古登巴的故事》。

  《尸语故事》 藏族民间故事集。其故事的原型来自古代印度的《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公元 2世纪传入中国藏区,在广泛的流传过程中,得到了变异和充实。后来经过了藏族古代文人的搜集、整理,出现了多种的手抄本和木刻本。《尸语故事》由一系列有着连锁关系的单篇故事组成,讲述有一位大仙人为了考验小乞丐的毅力,让他去背老尸精,只要他不说话,尸精即可变成金子,结果老尸精在途中讲了许多故事,小乞丐果然一句话也没说,《尸语故事》由此得名。这些故事大多具有积极意义,有的揭露了统治者的凶险本性,有的赞美了真诚的友谊,有的描绘了坚贞的爱情,有的抨击了人们的不良习气,同时也有少量作品散布了宿命论等消极的思想。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龙女智斗国王》、《鸟衣王子》、《六兄弟》、《骗亲被虎吃》、《猪头卦师》等。

  鲁体民歌 中国藏族的民歌形式之一。一般的鲁体民歌由多段组成,而以三段者最为典型。三段体的形式,多在第一和第二段设喻,而在第三段里直接抒发情感。常见的情况是每段二至五句,也有多达十多句的。段与段之间相互对应的句子,在遣词、立意和掌握节奏等方面,都要取对称的关系。鲁体民歌的创作形式,早在公元9世纪前后即在藏族民间流传,后来,一些藏族诗人也运用这种形式写诗, 著名的《米拉日巴道歌》就是11世纪的古典诗人米拉日巴用鲁体诗歌的格式创作的。

  谐体民歌 中国藏族的民歌形式之一。因其多为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所以也被称为"四句六言体"民歌。在每句的六个音节中,又要每两个音节之后有一个短小的停顿,也就是每句三顿。谐体民歌不讲求押韵,或整首诗歌都用比喻,或通篇均用直接表意,或前、后各两句分别用以比喻和实指。在藏族文学史上,《仓洋嘉措情歌》是诗人运用谐体民歌的表现形式创作作品的典范。

  《萨迦格言》 中国藏族古典的哲理性格言诗集。作者是藏族的学者和诗人萨班·贡嘎坚参(1182-1251)。作品中所收的格言诗,均为四句七言体, 分别表达了诗人有关为政治国、勤学求知、待人处世、修养道德和尊崇佛教教义等方面的精到见解。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准确鲜明的对比,并引述种种民间谚语,将一系列的哲理思想讲述得活泼晓畅。由《萨迦格言》开创的格言体诗歌创作传统,在藏族文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后问世的《甘丹格言》、《水树格言》、《国王修身论》、《火的格言》、《天空格言》等等,都是深受《萨迦格言》的影响而产生的。

  《贤者喜宴》 中国藏族古典的历史文学作品。作者巴俄·祖拉陈哇(1504-1566),原名米庞却吉杰布顿珠,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支系的活佛。他在42岁时写就、60岁时重新撰修的这部文学著作,共有 5编17章。书中全面讲述了世间形成和古印度的历史,以及佛教产生和发展的情况,还涉及吐蕃王统史、各教派的兴起和藏族北方诸民族的演进等内容。作品篇幅巨大,史料详尽,兼收民间神话、传说和故事,是一部文学色彩相当浓重的著作。在行文上,作者采取了散文、韵文相间的方式,以韵文进行概说,以散文作为详解,使作品读来张弛有致。

  《猴鸟故事》 中国藏族的寓言体小说。关于作者是谁尚无定论,有噶仲协噶岭巴、成烈嘉措、罗桑班丹益西、多仁·丹增班觉等数说。大约写作于19世纪。小说共 6章,故事大意是,在山上居住着猴子、鸟儿和其他各种野兽,彼此相安无事;可是,有几只顽劣的猴子突然发起了对本来属于鸟类的草地的占领;百鸟派出代表白松鸡去交涉,没有收效,于是便以"武力解决"相警告;猴子们终于害怕了,请来兔子和公鸡调停,后来,双方达成协议:鸟类让出三分之一的草地给猴子,而猴子也允许鸟类在本来属于猴子的森林间栖息和觅食;从此,它们的世界又太平了。这部小说有着颇为高超的语言技巧,塑造出各种动物的生动形象,表达了作品倡导和平、反对侵略的思想主题。

  《仓洋嘉措情歌》 中国藏族古典诗人仓洋嘉措的诗歌集。仓洋嘉措(1683- ?)是藏传佛教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他幼年当过牧童,对民间歌谣非常喜好,15岁被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由名师教习佛学经典,但他对世俗生活并未忘情,竟写作了大量情歌,并把其中的60多首代表作编成了诗集《仓洋嘉措情歌》。后来仓洋嘉措因此而遭难。《仓洋嘉措情歌》以藏族传统的"四六体"诗歌形式写成,民歌色彩相当浓厚,作品以大量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歌咏,表达了对束缚自由心灵的教规的不满,展现了对坚贞爱情的热诚追求。《仓洋嘉措情歌》问世之后,即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并长久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珍爱。

  米拉日巴 (1040-1123) 中国藏族的古典诗人。俗名米拉·脱巴噶,法名协巴多吉。出生于后藏的贡塘地方(今西藏自治区吉隆县)。7岁时父亡而家产为伯父等夺走,转入贫苦生活,后来虽得以复仇,却生"罪孽"感,遂投佛教大译师玛尔巴·却吉洛卓处攻读佛法,后成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内实修派的代表。米拉日巴自幼爱好民歌,且歌喉超众,在向弟子们传播教义时,常创制一些"道歌"。至15世纪,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将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米拉日巴所作的 500 余首"道歌"结集成《米拉日巴道歌》,并刻版印刷,流传于世。《米拉日巴道歌》中的诗作,在宣扬佛教基本教义的同时,正视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抨击富豪及伪善者的不端,同情被奴役和欺侮的下层人民,还描绘了藏区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在艺术上,作品多采用藏族传统"鲁体民歌"表现手段,吸收各类民歌素材,具有生动明快的风格。《米拉日巴道歌》对后世影响较大,堪称藏族古典诗歌创作中"道歌体"流派的开先河作品。

  才仁旺阶 (1697-1764) 中国古代的藏族作家。全名刀喀夏仲·才仁旺阶。 出生于拉萨北边的达垄地方。其家庭原为贵族,到才仁旺阶出生之后已不甚富裕。他自幼聪颖好学,15岁时即从师习五明之学,擅长历算和撰写"年阿体"诗文著作。曾任拉萨汗属下税务官、日喀则县宗本、直贡县宗本和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等职。其主要的文学著作传记文学《颇罗鼐传》、《噶伦传》和长篇小说《勋努达美》,均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颇罗鼐传》是一部记录与才仁旺阶同时代的藏族优秀将领颇罗鼐生平业绩的人物传记;《勋努达美》叙述了一个年轻王子因爱情兴兵,又因兴兵杀戮而悔恨,转而修行得道的故事,是藏族古典小说的滥觞之作。

  饶阶巴桑 (1935- ) 中国当代的藏族诗人。曾用笔名卡琳巴桑。祖籍西藏芒康,出生于云南德钦。幼年时有过随父经商的经历,对藏族民间文学了解颇多。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开始创作诗歌。1953年发表了处女作《绿色的故乡》。描写藏族人民的命运与生活,在其作品题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代表作,有诗歌《牧人的幻想》、《步步向太阳》和诗集《草原集》、《石烛》、《爱的花瓣》等。 伊丹才让 (1933- ) 中国当代的藏族诗人。青海海东人。 幼时家境贫苦。 1952年到西北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历任青海民族公学文艺班干事、甘肃民族歌舞团舞蹈队长、西北民族学院教师、甘肃省文联专业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甘肃分会副主席等职务。1958年开始发表诗作,主要的作品有诗集《金色的骏马》、《雪山集》、《雪域集》、《雪狮集》等,尚出版有搜集、整理的《安木多藏族民歌》。

  降边嘉措 (1938- ) 中国当代的藏族作家和文学研究家。四川巴塘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在西藏军区干部学校和西南民族学院学习。1956年到北京,从事民族语言翻译工作。1978年起发表文学作品。1980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做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研究工作,学术职称为研究员。主要的著作,有长篇小说《格桑梅朵》、《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他人合作),学术专著《〈格萨尔〉初探》、《〈格萨尔〉与藏族文化》,传记文学《班禅大师》等。

  益希单增 (1942- ) 中国当代的藏族作家。四川甘孜人。幼年家道贫寒。 9岁时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西藏,曾在文工团等单位工作。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毕业后回西藏工作,历任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西藏分会名誉主席等职务。197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是中篇小说《 选鹰的日子 》、《金塔》,长篇小说《幸存的人》、《迷茫的大地》等。

  扎西达娃 (1959- ) 中国当代的藏族作家。四川巴塘人。16岁初中毕业,曾在西藏展览馆学习绘画、在藏剧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1978年起担任藏剧团的编剧,其间到中央戏剧学院进修一年。1985年起在西藏自治区文联做专业文学创作工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朝佛》、《江那边》、《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冥》,中短篇小说集《巴桑和她的弟妹们》、《西藏隐秘岁月》,长篇小说《骚动的香巴拉》等。是中国作家协会西藏分会副主席。
       
 
 

【说明】本栏目各民族图片均采自“中国网 ”的“中国少数民族专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文章来源: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