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英]简•艾伦•哈里森《古代艺术与仪式》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4  作者:[英]简•艾伦•哈里森

书  名:

《古代艺术与仪式》
(文化生活译丛)

著译者:

[英]简•艾伦•哈里森
(Jane Ellen Harrison)

[中] 译者:刘宗迪

出版日期:

2008年

页   码:

171 页

出版单位: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29768

价 格:

19.00元 

  
  
  
内容简介
    哈里森是西方神话学史上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提出的“神话一仪式”学说主要关注对于古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宗教与民俗渊源的探索,认为所有神话部源于对民俗仪式的叙述和解释;而原始仪式在褪却了巫术的魔力和宗教的庄严之后,就演变为戏剧,古希腊悲剧就是由旨在促进农作物增殖的春天庆典仪式(即所谓酒神节祭典)演变而来的。
--------------------------------------------------------------------------------
作者简介
   简·艾伦·哈里森(Jane Ellen Harrison,1850-1928),西方古典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剑桥学派“神话一仪式”学说的创立者;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坛女杰,同时也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学术奠基人之。她广涉古典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美学、神话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掌握了包括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波斯语、俄语等在内的十六种语言。著述宏富,已翻译成中文的有:《希腊宗教研究导论》(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Greek Religion,1903)、《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Themis:A Study of the Social Origins of the Greek Religion,1912)等。
--------------------------------------------------------------------------------
媒体推荐
   我最初读到哈里森的书是在民国二年,英国的“家庭大学丛书”中出了一本《古代艺术和仪式》(1913年),觉得它借了希腊戏曲说明艺术从仪式转变过来的情形非常有意思 ……能够在沉闷的希腊神话及宗教学界上放进若干新鲜的空气,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这是我们非专门家所不得不感谢她的地方了。
  ——周作人

目录
译序
前言
第一章 艺术和仪式
第二章 原始仪式:哑剧舞蹈
第三章 岁时仪式:春天的庆典
第四章 希腊的春天庆典
第五章 从仪式到艺术:行事与戏剧
第六章 希腊雕塑:帕特农神庙浮雕和贝尔福德的阿波罗
第七章 仪式、艺术和生活
附录 希腊神话一(周作人)

书摘
    第三章 岁时仪式:春天的庆典
   在前面一章中,我们看到,对于原始人来说,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只要是能够让他们感到自己变得更强大的事情,他们都会乐于再现。在他们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管是狩猎、战斗,还是后来的耕耘、播种,只要这些事情至关重要并且利害攸关,就会成为dromenon或日仪式的素材。我们已经看到,由于人类作为个体是渺小而脆弱的,因此能够转变为仪式的并非是个人的和私己的情感,而是公共情感,即由整个部族或社区所共同体验并公开表现的情感。还有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那些原始舞蹈,一旦演变为仪式,就会在固定的时间和日期表演。现在,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这些仪式是在什么时候表演?为了什么而表演?仪式的周而复始的重复性特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会过分,这一点对于仪式来说至关重要,是从仪式发展到艺术、从dromenon发展到drama的关键。
   对于原始人来说,顶重要的两件事是食物和后代,正像弗雷泽先生指出的那样,假如一个人作为个体想活下去,他必须有食物糊口,假如一个族群想延续下去,就必须生育后代。“生存并且延续生存,觅食并且生儿育女,这两者在过去一直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只要这个世界继续存在下去,它们就仍将是人类的最基本需要。”其它的事情可能让生活变得更为多姿多彩,但是,除非这两个需要首先得到满足,否则人类本身就会消亡。人类在不同的季节周期性地举行巫术仪式,其目的也正是为了促使吃饭和生育这两方面需要的实现。它们是所有仪式赖以存在的基石,也是所有艺术由之诞生的源泉。从对食物的追求,产生了季节性、周期性的节日庆典。节日周而复始地再现、年复一年地重复、世世代代地延续,这一特点,导致了那些促使仪式诞生的原初激情的形式化和抽象化。
   人类先民之所以对季节特别关切,仅仅是因为季节和他们的食物供应休戚相关,这一点是他们不难发现的。至于季节的美学意蕴,比如说春天的明媚、秋日的零落,对于他们来说,并无多大意义。季节现象中首先引起他们注意的是,那些作为他们食物来源的动物和植物,在特定的时候出现,又在特定的时候消失,正是这些特定的时候引起他们的密切关注,成为他们时间意识的焦点,也成为他们举行宗教节日的日子。当然,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这样的日期是各各不同的,因此,如果不了解一个民族所处的气候和环境情况,而想研究其仪式,无异于痴人说梦。比如说,埃及的食物供应依赖于尼罗河的潮讯,有关俄西里斯的祭祀仪式和历日也依赖于尼罗河的潮讯。然而,我们看到,论述埃及宗教的著述无一不是从叙述俄西里斯的崇拜仪式和神话开始,似乎这就是埃及宗教的根源。这些文章在结束时或者不忘捎带提一笔这些仪式和宗教历法与俄西里斯崇拜之间的关系,或者更糟,干脆就断言这些仪式和历法是俄西里斯信仰的产物。在埃及,食物供应取决于尼罗河的涨落,犹如在南太平洋诸岛,食物供应取决于季候风的周期,因此,埃及的历法依赖于尼罗河的潮讯,犹如南太平洋诸岛的历法依赖于季候风的消息。
   最近,怀特海在其《数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整个大自然的生命都取决于周期性事件的存在。”①地球环绕轴心的自转形成一天的昼夜交替,地球环绕太阳的公转形成四季的寒暑往来,月亮围绕地球的旋转形成月相的晦朔圆缺,尽管由于人造光源的使用,月相的变化越来越不受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某些地区,在晴朗的夜空下,人类生活仍在很大程度上追随着月轮圆缺弦望的变化。就连我们的肉体生命,也因为心律和呼吸的有规律跳动,而具有周期性②。因此,周期性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现象确实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离开周期性,就不可能对时间进行定量化的计量。
   周期性是数学科学的某些分支赖以成立的基础,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人们却往往认识不到,周期性对于仪式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下文将证明,周期性也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这一点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所有的原始历法都是仪式历法,构成这种历法的无非是一连串举行庆典的日期、一系列不断再现的具有特殊属性和意义的日期,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形成其基本模式。但是,周期性对于节日的影响甚至生成作用,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是更重要的途径。我们在上文已经指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间歇期,观念或者“表象”得以形成。其实,所谓“表象”,归根到底,不过是一个被拖延了并因而被强化了的欲望,这一欲望没能立即得到满足,而是遭到阻碍,因此只有藉“表象”的形式得以宣泄。我们习惯上将一个“被表象”的意象称为观念,实际上它无非是对实际行动的预演。
 

《古代艺术与仪式》译序
  
  刘宗迪
  
  简•艾伦•哈里森(Jane Ellen Harrison,1850 -1928)是西方古典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学界女杰之一,西方大学学术圈中第一位女学者,布卢姆兹伯里文人圈中的活跃人物,意识流写作的创始人、才女沃尔夫对她充满景仰之情,是她晚年亲近的年轻友人之一。
  19、20世纪之交的西方古典学界,正与其研究的对象一样,古板、沉闷而烦琐,而哈里森的出现,则为这个暮气沉沉的学术殿堂吹进了一股新风。她率先运用现代考古学的发现结合古典文献解释古希腊宗教、艺术和神话,开辟了古典学研究的全新范式,这种“双重证据法”如今早已成为古典学术界的常规做法,但在当时,哈里森的研究却引起了一班一味钻故纸堆的保守学者尤其是她的一些剑桥男同事的剧烈反应,更加之她的女权主义倾向和终生未嫁、不拘小节的生活风格甚至同性恋的嫌疑而授人以柄,因此,她尽管在英国的上流文化圈中名动一时,但终其一生,在她赖以安身立命的古典学术圈中,却一直郁郁不得志,深受剑桥男性同事的排挤和构陷。但是,尽管其学术生涯倍受打压,从她的时代起,她的学说就对包括古典学、人类学、神话学、民俗学、艺术学、美学、文学史、戏剧学、考古学等在内的许多重要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以她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或曰“神话-仪式学派”在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学术界盛行一时,引发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上个世界后半叶,随着哈里森那些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新发现广为传播并成为西方学术界的常识,哈里森的名字反倒逐渐失去光彩而被人遗忘了。那本被视为现代知识渊府的《大英百科全书》,甚至都不肯给哈里森这个曾经名动学界的名字保留哪怕一个简单的词条,哈里森这个曾经让剑桥学堂的男人们极端尴尬的名字,被有计划的抹杀了。不过,风水轮流转, 20世纪后期,当年剑桥学术圈中那些对哈里森横竖看不惯的须眉浊物们早已无人理会,哈里森的名字却凭借着女性主义的风潮和人文学术研究的转型而重新被人记起,这位欧洲学术圈中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学者获得了全新的意义。
  哈里森深受尼采的“酒神精神”学说和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金枝》一书的影响,尤其关注对于古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宗教与民俗渊源的探索。她认为所有神话都源于对民俗仪式的叙述和解释,所有原始仪式,都包括两个层面,即作为表演的行事层面和作为叙事的话语层面,动作先于语言,叙事源于仪式,叙事是用以叙述和说明仪式表演的,而关于宗教祭祀仪式的叙事,就是所谓神话。至于神,并非如以前的学者所相信的那样是古人出于无知和恐惧的凭空想象,而是由仪式中的祭司演变而来的,仪式的精神内涵凭借仪式主持者或表演者的肉身得以拟人化和具象化,这就是神的原型。另一方面,原始仪式的行事层面,在祛除了了巫术的魔力和宗教的庄严之后,就演变为戏剧,古希腊悲剧就是从旨在促进农作物增殖的春天庆典仪式(即所谓酒神节祭典)演变而来的。通过将神话和戏剧追溯到其原始仪式源头,哈里森对神和神话的起源、艺术和宗教的起源做出了极具新意的解释。受她的启发,当时剑桥的几位学者如穆雷(Gilbert Murray,1866—1957年)、康福德(Francis Macdonald Cornford,1874-1943年)等等对近东、希伯来、埃及、中世纪乃至“野蛮民族”的神话和宗教的仪式原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这就是学术史上有名的剑桥学派。尽管后来的学者对神话—仪式学说提出了种种批评和修正,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神话学家能够真正摆脱神话-仪式学派所奠定的学科基础及其提出的问题。
  哈里森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平生游历八方,足迹几乎遍及欧洲所有古代文化遗址,涉猎古典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美学、神话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掌握了包括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波斯语、俄语等在内的十六种语言,平生著述宏富,既有大部头的考据著作,如《希腊宗教导论》、《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再论希腊宗教》等,也有文字典雅流丽、颇具维多利亚时代散文风格的学术随笔,本书就属于后者。本书原为当时几位英国学者编辑的《现代学术•家庭大学丛书》中的一种,由于书的读者对象是一般的知识大众,故作者在本书中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对其关于古希腊宗教、仪式、庆典、神话、美术的见解做了全面系统的阐释,使本书成为一般读者了解神话-仪式学说的最好的入门性和概论性读物,因此,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作者的研究对象是古希腊,因此,本书在引领读者深入古典学堂奥对古希腊文化寻根究底、追本溯源的同时,也用叙事化的笔调,向读者展现了古希腊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宗教和风俗文化,尤其是她所刻意再现的古希腊春天庆典和酒神祭奠的狂欢光景,更令人情不自禁地流连低回、心向神往。
  哈里森的影响,在上个世纪上半叶波及整个世界人文学术界,余波所接,也影响了中国的民俗学和神话学研究,20年代,周作人就曾著文介绍过她的学说,并翻译过她的著作,其《希腊神话之一》(见本书附录)一文,就是专门介绍哈里森关于希腊神话见解的。文章开头就提到这本《古代艺术和仪式》,并说自己和哈里森结缘,就是因为这本书:“我最初读到哈理孙的书是民国二年,英国的‘家庭大学丛书’中出了一本《古代艺术和仪式》(1913年),觉得它借了希腊戏曲说明艺术从仪式转变过来的情形非常有意思,……能够在沉闷的希腊神话及宗教学界上放进若干新鲜的空气,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这是我们非专门家所不得不感谢她的地方了。”如果不是因为战乱而导致的种种阴差阳错,以周作人著述之勤,以他在学术界的号召力,这本小书也许早就翻译成中文了。现在,哈里森的大部头论著《希腊宗教研究导论》(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Greek Religion,1903年)和《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Themis:A Study of the Social Origins of the Greek Religion,1912年)已经译为汉语,我们把这本小书译成中文,介绍给中文读者,可以说是在重续文脉,完成一件前辈们早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工作。【2007年12月,北京】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