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英雄史诗千年颂 历久弥新唱不衰
史诗《格萨尔》千年纪念综艺晚会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12  作者:杲文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五单位联合主办“史诗《格萨(斯)尔》千年纪念综艺晚会”
  热地、陈奎元等领导出席,陈奎元讲话

    
    本报讯(记者杲文川)  5月10日,由我院和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文联联合主办的“史诗《格萨(斯)尔》千年纪念综艺晚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我院院长陈奎元,院领导江蓝生、李秋芳、朱锦昌,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叶小文、赵维绥、吴景春、拉巴平措等出席了晚会。陈奎元在晚会上发表主题讲话。
     陈奎元指出,史诗《格萨(斯)尔》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传统的最高成就,国际学术界有人将之称作“东方的《伊利亚特》”,她既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2001年10月17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上,与会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我国的“英雄史诗《格萨(斯)尔》千周年纪念活动”列入2002~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参与项目。这对我国《格萨(斯)尔》工作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是对我国少数民族史诗创造力与民众艺术智慧的充分认可,同时也是对建国50多年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格萨(斯)尔》工作方面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全面肯定。
     陈奎元说,《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并世代传承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她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杰出成就,是研究藏族社会、历史、文明的一部百科全书。随着我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发展,史诗《格萨尔》传播到我国蒙古族、土族、裕固族、普米族、纳西族等兄弟民族地区,与他们的文化传统相融合,在各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在蒙古族地区流传的《格斯尔》,与《蒙古秘史》、《江格尔》一道被誉为蒙古古典文学的三座高峰。这充分说明,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亲密团结,和睦相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格萨(斯)尔》这一古老的史诗传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格萨(斯)尔》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伟大见证,对她的纪念就是对人类创造力的纪念;对她的保护,就是对人类共同的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民间文化多样性保留一份优秀基因。《格萨(斯)尔》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缩影。对她的纪念,包含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包含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格萨(斯)尔》就是这样一份优秀的文化遗产。因此,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工作,这对开创《格萨(斯)尔》事业的新局面,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晚会由张政、朱迅、林达信、尼珍共同主持。我院《格萨尔》研究专家降边嘉措、杨恩宏,分别介绍了《格萨(斯)尔》抢救、整理、研究的有关情况,纪念活动的重大意义,《格萨(斯)尔》演唱的形式、特点,演唱艺人的有关情况等。来自西藏、青海、内蒙古的杰出演唱艺人昂日、巴嘎、金巴扎木苏用不同形式演唱了《格萨(斯)尔》片断。四川甘孜州色达格萨尔藏剧团与青海甘南藏族三人弹唱组以独特的民族传统方式演绎了英雄格萨尔的故事。著名播音员、影视演员和朗诵家虹云、瞿弦和、凯丽、乔榛、丁建华等朗诵了史诗的精彩片断。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大学合唱团、北京世青中学国际合唱团,以及藏族、蒙古族等民族歌唱、舞蹈演员分别用舞蹈、独唱、组合唱、马头琴齐奏等形式展现了英雄史诗的艺术魅力。晚会结束时,年轻的舞蹈演员向到会领导敬献了五彩的哈达,并邀请领导走上舞台,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民大师生喜看史诗《格萨尔》艺人精彩演出

    
    本报讯(记者戈敖)  5月12日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织的“史诗《格萨尔》千年纪念综艺晚会”部分节目到中央民族大学演出,受到近千名师生的热烈欢迎。
     民大黄凤显副校长在演出前介绍了英雄史诗《格萨尔》的相关情况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项目“史诗《格萨尔》千年纪念活动”的有关情况。来自四川甘孜州色达县《格萨尔》藏剧团的演员们用原汁原味的藏戏片断和欢快的歌舞歌颂了格萨尔王的英雄事迹;来自西藏、内蒙古的《格萨(斯)尔》艺人用说唱、弹唱等形式表现了千年口传史诗艺术的无限魅力,使师生们亲眼看到了被称为“东方的《伊利亚特》”、世界上独有的、活形态的光辉史诗原样。民大师生在观看中反响强烈,喝彩鼓掌此起彼伏,主动上台敬献哈达的师生接连不断,演员多次谢幕后,师生们纷纷上台与艺人、演员合影留念。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严玉明、黄凤显、喜饶尼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副所长朝戈金、汤晓青等也观看了演出。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5-19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