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江格尔》,卫拉特蒙古人的灵魂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02  作者:俞灵

 
       故事的歌手,颤动的琴弦上
       系着一个孤独的马头:蒙古之魂
       琴弦上奔驰江格尔和十二勇士的骏马
       如果我们用一根琴弦去继承昨日
       今天就会拥有绵延不绝的歌唱
       ——琴弦不是别的,正是记忆本身
 
       我想起蒙根布拉克村的小江格尔奇们
       小鹿般的眼睛被好奇心点亮
       黝黑的肤色取自土地和群山
       稚嫩的童声,参与了荷马的进程
 
——摘自沈苇《和布克赛尔诗篇》

 
 
 
    在今年7月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那达慕大会暨江格尔文化节上,
英雄史诗被现代人演绎着    虹阳/摄


 
在这里,史诗是活态的

 
      2006年9月11日至15日,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美国、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参加在乌鲁木齐举行的中国·新疆《江格尔》史诗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实地考察以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人为主的《江格尔》传承情况。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江格尔》史诗研究”,共收到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江格尔》史诗的搜集、整理和保护问题研究;《江格尔》史诗的流传和变异研究;《江格尔》史诗的当代接受和传承研究;《江格尔》史诗的文化研究;《江格尔》史诗的文本研究。
 
     《江格尔》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之一,主要流传于中、蒙、俄三国卫拉特蒙古人中。自1802至1803年间,德国旅行家贝尔格曼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卡尔梅克人中发现、记录并发表了《江格尔》两部长诗的转述本至今,《江格尔》研究已经有200年的历史。我国曾于1988年和1996年两次召开《江格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9月14日,江格尔奇培训基地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挂牌成立  任春生/摄

 
      学术考察期间,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举行了《江格尔》文化宫奠基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布克赛尔《江格尔》田野研究基地挂牌仪式、江格尔奇村命名仪式、江格尔奇培训基地挂牌仪式和著名江格尔奇加·朱乃80大寿庆祝仪式,展示当地政府在保护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决心和为此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以此告诉世人:在这里,史诗是活态的。

 
链接

《江格尔》

     《江格尔》是一个以主人公江格尔的名字命名的史诗集群。它热情讴歌了以圣主江格尔汗为首的六千又十二位勇士,歌颂了他们为保卫以阿尔泰圣山为中心的美丽富饶的宝木巴国,同来犯的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英勇而不屈不挠的斗争。《江格尔》史诗犹如一面镜子,全方位展示了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包括卫拉特蒙古人的政治、经济、宗教、民俗、语言文学等各方面。
 
      演唱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蒙古语叫做“江格尔奇”。江格尔奇是《江格尔》这部不朽的英雄史诗的保存者和传播者。目前,在新疆卫拉特地区,仍然有老中青三代艺人在演唱这部伟大的史诗。当代年纪最大、演唱部数最多的江格尔奇是加·朱乃。他演唱了《江格尔》26部长诗。
 
 
事件

艺术宫奠基

       9月14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江格尔》艺术宫在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奠基。这是我国第一座以《江格尔》命名的大型艺术宫殿,总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1万多平方米,预计2008年正式建成。
 
       据介绍,艺术宫由成果展示厅、原始资料厅、科学研究著作厅、文化作品展示厅、民族饮食服饰展示厅、文物陈列厅共6大展厅组成。建成后,该县将通过民间收集方式,将《江格尔》的记录、书籍、歌曲、舞蹈等全部纳入艺术宫内,使之成为一座研究《江格尔》的国际性资料馆。

文化村诞生

      9月14日,我国首个以《江格尔》命名的村落,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诞生。《江格尔》文化村位于那仁和布克牧场,全县一半以上的江格尔奇(包括著名江格尔奇加·朱乃老人)都居住于此,《江格尔》文化村的称号当之无愧。
 
      据介绍,在《江格尔》漫长的传承历史中,该村形成了“一长三多”的特点:即流传年代长久,收集章节最多、民间传说遗迹众多、拥有江格尔奇艺人最多。

徽标亮相

      9月11日,世界《江格尔》学术研究体系中首个专门的徽标,亮相《江格尔》史诗国际学术研讨会。徽标整体为金黄色,中央是一匹分外精神的传统蒙古马头形状,其上有红缨枪图案,寓意燃烧的火焰,象征《江格尔》的研究蒸蒸日上。马头左右是两排羽翼,代表蒙古民族的腾飞,以及对健康、富饶的美好向往。

基地挂牌

    9月14日,《江格尔》史诗研究田野基地以及江格尔奇培训基地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挂牌成立。前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全国设立的六大民族文化研究基地之一,是继阿合奇县《玛纳斯》研究基地之后在新疆的又一研究基地。后者设立在铁布肯乌散乡孟根布拉克学校里,将每年由县财政支出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江格尔奇培训基地的建设。
 
 
 
声音
 
 
      我们正在将贾木查先生主编的《史诗<江格尔>校勘新译》(2005年9月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共25章,200万字,以下简称《江格尔》)全书译成英文。2006年3月,英译工程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初稿前五章,定稿第一章以及部分导论的英译。初步计划两年内完成全书的英译。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将这三个字移植到诗歌翻译上来,也就成了 “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就是要忠实地传达原诗的内容美;“音美”就是指诗歌的语言要音调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形美”是指诗行的长短要美观,何时长,何时短,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三美”之中,“意美”是核心。当内容和形式不能兼顾时,就只好舍其形式而保其内容。

          
   ——吴扬才(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阿勒腾(新疆教育学院外语分院讲师)

 
      尽管《江格尔》研究在国际、国内各个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江格尔》诞生的年代和地域,学者们的意见分歧很大,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我认为,在卫拉特《江格尔》的许多章节中,多次出现“阿拉泰洲”、“陶古斯阿拉泰”、“阿尔依克阿拉泰”,这就不难看出《江格尔》是在阿拉泰诞生的。那么在《江格尔》卫拉特版中出现的这三个阿拉泰包括了哪些地域呢?我认为在《江格尔》史诗中出现的三个阿拉泰地方指的是从蒙古国戈壁阿拉泰省至中国的阿拉泰地区,额尔奇斯河中、上游,哈萨克斯坦阿拉泰洲,俄罗斯联邦哥尔呢阿拉泰共和国,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是卫拉特蒙古人长期居住过的地区。这些地区都有英雄史诗《江格尔》的继承者——江格尔奇。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卫拉特蒙古人聚居在哪里,哪里就有《江格尔》产生和生根发芽,世代相传。     

 
  ——浩·巴岱(中国《江格尔》研究会会长)

 
      从政治历史,自然地理环境看,自1207年开始,卫拉特人紧跟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在战争中担负了近卫军的任务。蒙古帝国和明朝时期来到西域的卫拉特蒙古史诗说唱家们回忆过去,将他们先辈们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提高到非常光荣的地位,说唱《江格尔》以提高蒙古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们又把卫拉特人的远离家乡、妻离子散、艰难困境美化为人间天堂宝木巴家乡以安慰自己和听众。甚至,蒙古帝国衰亡,蒙古族统治地位垮台后,他们还是赞美过去,歌颂那些蒙古族英雄豪杰们的英雄气概,鼓励后代。这些都是《江格尔》在卫拉特蒙古当中产生的重要原因。

      ——贾木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研究员)

 
      萨满教深深烙印着古代蒙古人的生活与习俗,也深深渗透在史诗《江格尔》的内容、情节与形象之中。虽然史诗在发展进程中受社会生活变化与不同时代演唱编创者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佛教传播的挤压,萨满教的内容与气氛有所淡化、分解和改造,至今仍有大量内容体现着萨满教的观念、形象、活动方式和情感体验。它不仅是史诗丰富神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诗产生多姿多彩艺术特色的重要原因,还是我们透视与剖解、赏析史诗所反映的时代、生活、信仰、习俗、文化的一种密码,一把钥匙。

             
——张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研究员)

 
      在卫拉特蒙古史诗《江格尔》中的《霍顺·乌兰、巴特尔吉拉干和阿力亚·双虎日》中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以江格尔、洪古尔和阿拉坦·策吉为首的本巴国勇士们考验和培养自己的后代和继承人的成年仪式民俗。小英雄们在去他乡完成任务的途中,抵制和克服手捧各种饮食的美丽女人的诱惑的考验母题是《江格尔》中常见的母题,这一母题具有饮食与性的禁忌的象征意义。饮食与性的禁忌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英雄成为成熟男人必须经历的一种考验。无边无际的戈壁、重重高山和钢剑铸造的墙壁等难题考验母题也是少年英雄成为成年男人必须经历的考验。

                
   ——乌日古木勒(中央民族大学博士)

 
     《江格尔》思想体系中的主要因素源自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内涵,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来自于蒙古族游牧文化所培育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形成,并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江格尔》流传的很长的历史时间里,教育和哺养了蒙古民族的善良品格和英雄气质。《江格尔》主要叙述了战争,但它并不是在宣扬战争,而是讴歌了蒙古族人民为了和平与安定,为了美好的生活,同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境遇所进行的英勇斗争。我们研究《江格尔》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于此。

   ——宝音达(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委、政府提出了建设江格尔文化大县的目标,把江格尔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突破口来抓,着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这是和布克赛尔县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从21世纪全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江格尔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历史文化和世界遗产的可贵性。江格尔本身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研究、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保护并利用好这一遗产,完全可以起到树形象、引旅客、进资金、带产业、兴城市、名世界的作用。

  ——布·孟克(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信息中心 2006-9-24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