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朝戈金谈贯彻十八大精神:建立民族文学研究的学术自信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2-11-22  作者:梁卫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朝戈金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杨崇海 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如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的各项部署上来?近日,本网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组书记、所长朝戈金,请他介绍民族文学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情况。

  朝戈金认为,现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基本内涵,以高度的学术自信把自身的学术研究工作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改革推动文化创造,切实担负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重任。

  文化的发展方向定位清晰

  记 者: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您认为十八大报告有哪些亮点?

  朝戈金:胡锦涛同志的报告高瞻远瞩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报告明确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创造活力中的一个重要源头便是传统。传统的继承首先就是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就需要从人类社会科学研究的视角和推进民族文化传统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发掘民族民间文学领域的重要传统资源,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文化的发展方向定位清晰,对我党民族文化建设方针进行了总体提炼和系统表述。

  民族文学研究所将以高度的学术自信把自身的学术研究工作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改革推动文化创造,切实担负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重任。

  记 者:连日来,我国各地开展报告会、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掀起一轮又一轮“热议十八大、学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的热潮,请问民族文学研究所在此方面有何具体做法?

  朝戈金:民族文学研究所全体人员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从思想上全面提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同本所的学科建设相结合,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提升自身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

  民族文学研究所在学科发展中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丰富的学术资源积淀和较好的学术发展平台。未来,我们在与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的接轨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原有的知识理念,引进先进的学科经验,科学合理地进行民族文学资料库建设,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所带来的历史契机。

  为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而努力

  记 者:能否请您具体谈一谈,民族文学研究所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做法?

  朝戈金:民族文学研究所全体人员要深刻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讲话精神,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把握创新工程的基本内涵,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新建设氛围,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

  在具体做法方面,我所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为方向,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为重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保障,尊崇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夯实文化建设的基础,充分利用所内人才和外聘人才的学科优势,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的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进行少数民族文学资料搜集和田野采录工作。自2011年我所进入我院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以来,我们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与文化部、中科院相关部门保持了联系,加强了学科合作。经过几次专题调研,我们广泛地听取了各领域关于数据资源库的发展设想,建立了开放式的交流模式;进行多次田野调查,搜集丰富的资料,涵括各民族珍贵的音影图文资源。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必须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在这个方面,民族文学研究所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所赋予的有利条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手段调查、采集、存贮、管理和应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传统的基础性国情资料,建立并运行动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推进专题化科研信息内容建设,充分开掘本所特色型数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既有资料存量进行系统管理和整合,通过持续积累和分类整理,为科研提供较为完整详尽、可持续利用的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研究信息库。我们将近年来通过田野调查所采录的与少数民族文学相关的声音、影像、拍摄的图片和搜集的文档做电子数据化的归类梳理,以中国民族文学网为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阵地,打造少数民族文学资料数据库建设平台,努力建设少数民族口头传统音影图文数据库项目,以创新工程项目为契机,充分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性建设,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本所创新工程档案库建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出本所在创新工程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构建中国气派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记 者: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这三大任务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有何做法?

  朝戈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文化空前的交融和人员空前的流动都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国际社会就更加迫切地意识到需要抓紧时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迎来了非常好的时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地被凸显出来。

  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需要有关人员广泛、频繁地交流经验和总结规律,只有这样做才能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保存文化基因。这项工作并不是说在某一个技艺要失传的时候赶紧记录下相关资料或者找人学习,而是从文化的长久发展着眼,为人类的和谐相处储存文化基因。我们民族文学研究所虽然是一个小所,但是国际交流频次多,出访范围大,学术研究处于世界前列。因此,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记 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请问在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话语构建方面,贵所将有何做法?

  朝戈金:一方面,我们不讲中国特殊论。中国特殊论就是觉得中国经验或者中国很特殊,跟别人不能对话。学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所以我们提倡世界各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平等发展,共同探讨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特别看重中国材料的丰富性和中国经验本身,并尝试从中提炼理论。中国经验的内涵在于我们的眼光是国际性的,工作是脚踏实地的,我们是从中国的材料出发跟国际对话。我们看重丰富的田野经验和材料,在此基础上提炼、理解史诗,建立工作模型,乃至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学基本问题,这些工作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聚集了经济能量的同时也很好地保存了多元的文化状态,这是一个最优良的“试验场”。所以说,中国学者一定会给国际社会带来很多理论思考。

  回顾过去十年,中央在大的国策、方针、战略的调整上,在对文化的重视上,在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以我所为例,过去缺经费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在田野调查和搜集资料方面的经费逐年增加。我们办所还有一个开放的思路,那就是不局限于经营这“一亩三分地”,而且胸怀全国学术,力求争夺学术话语权。我们的新刊《中国民俗学刊》就是以此为创办目的,旨在引领中国民俗学发展,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宗敏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