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在武汉召开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22  作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秘书组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开幕式

  10月17日至19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媒体等40多个单位的15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18日上午会议举行开幕式,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教授大会致辞,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基本情况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的设想。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为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炯研究员等分别做了发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尹虎彬研究员代表学会发表讲话,强调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价值,回顾了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的工作情况,提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必须以中国的现实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注重民族文学的历史以及特殊的人类文化意义,倡导普遍性原则下的文学多样性,并对当今背景下的跨学科研究与对话,对今后加强学会网络宣传、网络会员注册、会员网络管理以及成果的网络呈现等问题提出设想和建议。

  在大会主题发言中,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王亚南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文化发展若干方面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发言,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表格,分析了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主要城市的多年来经济产值、文化投入与文化消费比例失调问题,对今后文化走向做出预测,并对文化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包明德研究员以蒙古族作家的蒙古文长篇小说《满吧扎仓》为例,通过对其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结构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分析,全面探讨了蒙古族审美心理的原型,在剖析一些民族文化现象的基础上提出民族文学创作中的民族心理审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阜阳师范学院李长中博士以《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身份归属与知识谱系》为题,介绍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原问题,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逻辑问题、认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家属性是本体性、本质性的属性,这一知识谱系是展开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重要前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吴一文教授在发言中分析了《张秀眉起义史诗》与苗族民间史诗观的关系,认为这部史诗体现出苗族重史崇祖、以诗叙史、自成一体、强调自我、直叙实述等一系列传统的民间史诗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古远清在题为《新世纪台湾原住民文学的发展》的发言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当今与台湾原住民文学创作的突出现象与问题。中南民族大学杨彬教授在《全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小说的发展策略》的发言中认为,在全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小说通过追求民族意识、张扬宗教意识、运用民族思维等,使少数民族小说朝着生态化、心灵化、内涵化的方向发展。上述系列报告,从不同的视角与方法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开幕式和大会主题发言后,会议采取分组论文发表和研讨的形式,将会议内容推向深入。本次会议共分5个小组,围绕民族文学的理论建设、民族文学的个案研究、民族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民族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学与民族记忆等一系列会议议题,宣读论文和深入研讨,整个研讨过程时间紧凑、内容充实、气氛活泼、争鸣热烈,既有专业研究的创新,又有不同学科的碰撞,在较短的时间内展开了最大程度的交流。19日上午,刘大先、左宏阁、陈思广、多洛肯、李莉分别代表五个会议小组做出大会交流发言。各位代表提纲挈领地把各小组的研讨情况、重点议题、争鸣热点、学科建设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总结。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分组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杨彬教授主持。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副所长汤晓青编审在闭幕式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中老一辈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化建设作出的积极贡献,重述了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的8个二级学科中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各地少数民族研究的情况作出分析,并结合具体事例和文献,表达了目前学术界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欠缺与担忧。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包明德研究员代表学会讲话中,对大会作出全面总结,指出会议组织周密细致,会议议程紧凑有序,会议组织得好,会风好,各位与会者多方面互动,老中青学者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积极参与,取得的丰富成果为今后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同时以典型实例提出希望,提倡要推动民族文学研究就要深入生活,虚心学习,切记机械的僵化的思维与研究方法。会上还布置了明年举办学会年会的有关情况。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秘书组)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