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为我国口头文化传统研究开拓广阔前景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06  作者:冉风

     
     
     本报讯(记者冉风)9月16日,我院民文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江蓝生副院长出席成立仪式并讲话。
     江蓝生指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由中国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了的古代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各民族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口头传统最能反映—个民族的特点和风格,被称为民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各民族成员正是从这里获得伦理规范、精神信仰、社会历史知识和审美意识的。它具有巨大的人文价值,不仅为本民族人民所珍视,而且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部分。我国是口头传统文化非常深厚的国度。以史诗为例,我国的三大史诗流传地区,出现过不少演唱艺人,一些歌手的演唱曲目丰富,篇幅巨大。可以说,口头流传的活形态是中国史诗的—大特征。我国各个民族的史诗传统形态多样,对于揭示史诗的形成规律,对于史诗理论的研究,都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史诗这部浩大的“百科全书”为研究古代社会的各门学科,诸如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提供了丰富的口承文献资料。
     江蓝生强调,口头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但又相当脆弱。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和商品经济的巨大冲击,其中口头传统遭受的冲击尤为严重,为此,口头文化传统的研究和保护就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的长期稳定。口头传统的消失,意味着民族文化信息的丧失。因此,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切不可忽略口头传统文化。
     江蓝生说,我国对口头传统文化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探讨还比较薄弱。但我们高兴地看到,我院民文所20多年来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逐步形成了—支老中青相结合、语言门类布局合理、研究重点突出、人员优化的研究队伍;二是已经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三是积累了大量的口头文学研究资料,包括各类音像文档、各种文字的手抄本和刻本、图片和实物资料等等;四是通过加强对外交流,研究人员开阔了学术视野,提高了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1999年,民文所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各自的学术阵地———《民族文学研究》 中文 和《口头传统》 英文·美国 上,分别出版“美国口头传统研究专辑” 中文 和“口头传统·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辑” 英文 。这些工作和成绩为口头传统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前提。现在他们正着手于研究基地和网络的建设。相信口头传统中心成立后,一定会推动这些计划的有效实施,为我国口头文化传统研究开拓健康发展的广阔前景。
     据介绍,口头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说唱文学、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类以及与之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口头艺术。它不仅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力求树立关怀民生、关心民间、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和学术传统;通过组织各民族口头传统领域的学术活动,构建与国内外口头传统研究机构和学者相互沟通的桥梁,为国内外口头传统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的平台,推动我国口头传统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将对口头传统的研究和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结合起来,为我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维系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会上发布了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学术刊物《口头传统》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研究专辑》。《口头传统》是国际口头传统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该英文专辑收入了民文所老中青三代学者的13篇专题研究论文,分别探讨了蒙古、藏、满、纳西、彝、柯尔克孜、苗、侗等民族的口头叙事传统,是国际学界首次用英文集中刊发中国少数民族口头叙事艺术的论文专辑,也是我院学者首次在国际学术刊物上的集体亮相,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五国北京办事处爱德蒙·木卡拉在成立仪式上致辞。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民族语言翻译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以及我院民文所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中心成立仪式。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9-23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