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积极学习我国“非遗”保护成功经验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23  作者:李鹏 文/郭翠潇 摄影

  2012年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参观在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调研考察,积极借鉴“非遗”保护的相关经验,为今后建设民族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音影图文档案库提供了有益借鉴。

  此次“非遗”大展突出了民族文化元素,让参观者切实体会到“非遗”保护中民族文化传承的地位。展览突出的多民族主题元素囊括了二十多个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其中主要有织锦刺绣、民族服饰、工艺技艺、绘画艺术、乐器制作、医药等六个部分。

  织锦刺绣方面的展示较为丰富,有藏族的毛织技艺、编制挑花刺绣工艺展示,傣族织锦技艺,侗族侗锦织造技艺,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毡绣和布绣,白族的扎染技艺,柯尔克孜族刺绣,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苗族的蜡染技艺,水族马尾绣,土家族织锦技艺,土族盘绣,壮族织锦技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等。这些技艺在各少数民族都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点,且更具特色,如白族的扎染技艺,就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扎染需要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碾布等多重工艺。像壮锦更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广西罗泊湾汉墓中就曾发掘出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明在汉代织锦技艺便已产生,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壮锦不仅体现出了较为高超的“通经断纬”技艺,更以图案精致、花纹精美著称于世,作为非遗生产性成果的保护对象,更需很好地传承下来。再如哈萨克族的芨芨草编织技艺,烙印着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他们崇拜自然,在实用的同时,将羊毛剪下用天然染料染好,再把羊毛撕开,缠绕在芨芨草上,编成本民族和本部落的印记和图腾,体现出草原游牧文化的淳朴和哈萨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北方的赫哲族在历史上便以“鱼皮部落”为世人所知,他们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传统的鱼皮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剥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饰等,但这样的技艺已渐渐失传。

 

白族扎染技艺 《花团锦簇》 作者:张仕绅 创作年代:2011年

白族扎染技艺示范

哈萨克毡绣布绣 《四季吉祥》 作者:阿瓦依 创作年代:2012年

柯尔克孜族刺绣

 

  其它方面如民族服饰有瑶族服饰、苗族服饰和蒙古族服饰的展示,像蒙古族服饰色彩明亮浓郁,已经成了一种民族文化的符号赋予了思想和精神象征,尤其是头饰和配饰更是蒙古族服饰的重要部分,它的用料因主人身份不同,质料有分高低,头饰总体由“连垂”、“发套”、“金银珠环”三部分构成,珊瑚、珍珠、玛瑙、松石多为其用料来源,工艺讲求绘、缝、绣、镶嵌、穿引、打制为一体,较有特色。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代娥示范土家族织锦技艺  郭翠潇 摄

  工艺技艺主要是畲族银器制作技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和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的展示,像畲族的银器制作技艺制作过程有三十多道,全部是手工完成,含有五打技法和四种工艺,蕴含着元代的雕刻风格,造型奇巧独特,纹饰雕工细腻精美,其中“银翼善冠”颇具代表性,它为纯银仿制品,是按照明代万历皇帝的金翼善冠比例打造的,采用了多种民间传统工艺制作而成,龙角和龙须采用传统拉丝、掐丝、炸珠、焊接而成,外表没有显露接头的痕迹,龙的造型栩栩如生,气势雄浑。

展览现场展示的彝族漆器  郭翠潇 摄

 

  绘画艺术主要有藏族的唐卡艺术,热贡的唐卡坚持传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鲜艳明亮,唐卡绘画注重文化内涵,每种造型背后都有特有的宗教含义。

热贡艺术  《白度母》 作者:娘本  创作年代:2001年  郭翠潇 摄

  乐器方面主要展出朝鲜族的民族乐器和维吾尔族民间乐器,像维吾尔乐器在历史上就闻名遐迩,在“十二木卡姆”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乐器制作是世代相传的工艺技术,全部纯手工完成,手艺精湛、选材精细,乐器的音韵上表现出音质纯净、音色清脆,民族乐器制作工艺考究,乐器表面光滑、色泽均匀,胶合部位牢固且无痕迹,相品排列整齐,在新疆和中亚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

维吾尔族乐器  郭翠潇 摄

  医药方面以藏药为主。像七十味珍珠丸成方于8世纪,在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便有记载,所选取的珍贵药材按照传统工艺制备方法精制而成,选料上乘、炮制特殊、做工考究,采药、炮制、配方均遵循古法,受到现代医药的冲击,七十味珍珠丸的炮制方法及相关临床实践经验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衰落,亟待抢救保护。

  此次大展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实施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成果,并介绍了他们创造的新鲜经验。共有41个项目企业或单位,其中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就有10个,主要有湖南省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壮锦厂、西藏自治区江孜地毯厂、西藏自治区藏药厂、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青海省互助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海省海湖藏毯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吾库萨克乡热合曼•阿布都拉传习所等。

  本次大展由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单位承办,共展示近二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成果,近二百位代表性传承人的精湛技艺,涉及39项国家级名录项目,展出实物近1700项,展览规模宏大。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