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古琴艺术列入第二批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26  作者:

  据联合国电台专题报道,2003年11月7日,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这是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二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8种文化表达形式。中国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团文化事务官员苏旭说,古琴作为中国艺术的代表作被选入,是当之无愧的。

  古琴又称七弦琴。古琴音乐所蕴含的音韵在琴曲的标记性、音乐的结构性等方面都是非常优雅的,可以说它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尤其是构成了汉族音乐审美的核心。可以说古琴是中国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精髓。

是,目前中国只有大约50人精通古琴艺术。苏旭表示,这种艺术衰落到濒临消失的边缘,有其历史和现时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尤其是政治和经济因素,古琴作为传统文人修身养性的思想已经受到了冲击。甚至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古琴被视为是旧文化而被冷落。西方专业教育制度移入以后,改变了古琴作为文人提高文化素质及自娱自乐的功能。目前古琴只有专业舞台表演,远远谈不上群众性和普及性。苏旭表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设立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就是为了帮助加强保护好象古琴这样的濒临灭绝的文化表达形式。苏旭说:“联合国当它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这包括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为保护一座古墓或是保护一座古代建筑,大家都能够比较注意。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文化遗产如果不注意保护的话,它很可能就在不自觉中消失了。所以联合国设立这个非物质和口头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首先要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并且促进所在国家政府采取有力保护措施。”

  中国的昆曲在2001年连同世界各地18种其它的表达形式一道,成为教科文组织的首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当时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媒体上进行了大量的报导,从政府、从文化部到有关的研究机构都对它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从民众来讲,也对昆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昆曲艺术可以说在中国丝毫不夸张地讲得到了发扬光大。现在,古琴艺术被列入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以往的重视程度将会提高,它的影响将会扩大。相信肯定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扬。

  除中国古琴艺术外,这次第二批被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自亚洲的还有,蒙古的马头琴音乐、韩国的板索里说唱、日本的文乐木偶戏、越南宫廷音乐、柬埔寨皇家芭蕾舞以及印度尼西亚的一种传统木偶戏。来自世界其它地区入选的代表作包括比利时和哥伦比亚的嘉年华会,瓦努阿图不同语言社区之间沟通使用的、在沙子上的手指绘画,马达加斯加的木刻艺术等。

文章来源: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