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非遗”传承人和他们的故事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02  作者:

 


  泥塑工艺传承人边巴 资料图片




  ▲唐卡传承人罗布斯达 高剑秋摄


  织布技艺传承人亚依 资料图片


  藏香制作传承人扎西 资料图片

  手工编织


  巴桑:绝不能让哗叽消失

  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一间3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里,绕着墙根坐满了年龄各异的手工艺人。她们的手里,操作着各种古老的木制器具,或纺线,或织布。这就是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哗叽手工编织。

  今年44岁的乃东县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巴桑说,哗叽是藏族手工生产的最高级的羊毛织品(氆氇),生产技术难度最大、面料最柔软精细,过去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使用。

  2007年,整个泽当镇会编织哗叽的手工艺人已屈指可数。巴桑本是一名唐卡画师,深知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和哗叽工艺即将失传的危险性。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自费成立了哗叽手工编织合作社。

  巴桑寻找并聘请了当时已近90岁高龄的阿旺措姆制作编织工具,回忆精羊毛选料、编织和加工工艺流程,并请她手把手地向年轻学员传授编织技巧,最终成功使这项濒临灭绝的编织工艺起死回生。2009年,哗叽产品获得西藏自治区旅游产品评比银奖,2010年,哗叽编织工艺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哗叽已成为乃东县的一张名牌。2010年,哗叽合作社的纯利润达到43万元,已有173位从合作社走出的学员实现了自主就业。

  藏医药

  尼玛次仁:编著教材,开放授课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藏医药项目有5名。其中,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传承人有4名,西藏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就是其中之一。

  “水银洗炼法是藏药的核心技艺,需要35至37天才能加工完成,其间需要几位专家24小时轮流值班,不间断加工。”尼玛次仁说。

  由于涉及藏药配方的核心,加之毒性高,水银洗炼法在历史上都是一对一的传承,这使此项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好在前任院长措如·次朗思想开放,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面向藏族聚居区广为传授。赤脚医生出身的尼玛次仁有幸得到老院长的真传。

  2004年,尼玛次仁编著了21世纪藏药专业本科教材,其中介绍了水银洗炼法的基本概念和工艺程序,这遭到很多老专家的反对,他们认为把这项特殊的工艺公诸于世,是违背传统的行为。但是,尼玛次仁的做法受到了学生和学界的欢迎。

  得到国家的“非遗”专项资金扶持后,尼玛次仁继承了老院长的风格,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还编著了《水银洗炼法的历史》,边传边教,培养了一批高学历的藏医药人才。随着水银洗炼法的推广传承,名贵藏药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唐卡

  格桑次旦:从民间到大学

  16岁的尼玛琼达坐在卡垫上,聚精会神地描摹着摊在膝上的佛像。他这样日复一日练习唐卡的入门课程,已经有一年多了。

  “他学得很快,图案快学完了。”格桑次旦看着年龄最小的弟子尼玛琼达说。

  格桑次旦是藏族唐卡勉唐画派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现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唐卡课。从民间走向大学讲堂,格桑次旦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少年时跟着建筑队维修大昭寺,格桑次旦把寺里的宗教图案临摹了3年,后来就在建筑队担任画工,但那时房梁画得很少,他基本上是个油漆工。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家开始盖新房,雕梁画栋,格桑次旦终于拿起了画笔,并拜勉唐派传人丹巴绕旦为师,学习唐卡。

  5年后,格桑次旦学成出师,以画唐卡谋生。1989年,已开设唐卡课5年的西藏大学,聘请格桑次旦担任教师,和他的老师丹巴绕旦一同教授唐卡。除了在西藏大学教授唐卡课,格桑次旦还在家开设了一个班,学员基本上都是经熟人介绍或慕名而来,学费全免。

  现在定做唐卡的人很多,好的一幅唐卡能卖到2万多元。火热的唐卡市场催生了大批的学习者,学习唐卡的人越来越多。

  藏香

  阿贡·次仁平措:创立品牌,走向市场

  阿贡·次仁平措是直贡噶举派的活佛,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他掌握的是直贡藏香制作技艺。

  “在未列入‘非遗’项目前,直贡藏香有消失的迹象。”次仁平措说。直贡藏香是以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巴·吉天颂贡特制的秘方为基础创制的,用料全是纯天然植物香药。7岁就入寺的次仁平措,经过经师的指点,掌握了直贡藏香制作的秘方。随着几位高僧的去世,次仁平措承担起了延续这项古老技艺的任务。

  2007年,次仁平措成立西藏直贡文化艺术交流服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直贡噶举派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既是活佛,又是公司的负责人,这样的身份世人如何看待?“我个人认为,活佛也要劳动,自己养活自己。我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要学习如何做大市场呢。”次仁平措说。

  直贡藏香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后,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次仁平措开办了两个藏香制作作坊,一个在拉萨市内,一个在墨竹工卡直贡寺下,年产藏香1吨左右,市场供不应求,除了拉萨,还远销北京、上海、台湾。

  在次仁平措手把手的传授下,目前已经有6人掌握了这项技艺。2010年初,直贡藏香又列入西藏自治区21个“非遗”保护重点项目,得到20余万元的扶持。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1年7月22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