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新办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发布会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03  作者:国新办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6月2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直播

  主持人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6月12号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16号又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佳节。今天我们特意请来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先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感兴趣的问题。现在先请王部长介绍情况。

  2010-06-02 09:59:37

  王文章: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长期以来,新闻媒体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很多的报道和关心,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06-02 10:00:29

  王文章:

  国务院确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围绕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系列活动,文化部研究确定了“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的主题,专门印发了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文化部还将在北京举办“巧夺天工——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并开展“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活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嘉兴市共同举办“2010年端午节庆活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省秭归县共同举办“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

  2010-06-02 10:01:08

  王文章:

  今天,在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非常好,进展情况大家都比较关注。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通过文化部门的不断努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全面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由以往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逐步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0-06-02 10:02:08

  王文章: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日益增强。各地党委、政府积极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参与保护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命运。因此,今年“文化遗产日”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

  2010-06-02 10:03:52

  王文章:

  二是不断拓展保护领域。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拓展,从原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民族民间艺术,拓展到目前包括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

  2010-06-02 10:04:58

  王文章:

  三是正在逐步形成科学的保护体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初步查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共87万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2006年和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了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至2009年评定并公布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了闽南文化、羌族文化、客家文化(梅州)、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传习所建设。逐步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和队伍。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0-06-02 10:05:37

  王文章:

  四是重视参与国际间的合作,赢得国际社会的积极肯定。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制度。我国已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今年5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这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2010-06-02 10:09:26

  王文章:

  二、下一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共性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主要依赖口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这是国际性的问题。第二,就我们自身面临的问题而言,主要是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学保护意识,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保护措施不落实,甚至出现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背离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010-06-02 10:10:25

  王文章:

  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们将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为核心,最终建立起科学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机制。

  2010-06-02 10:11:44

  王文章:

  (一)加强法规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在已有的行政法规的基础上,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文化部将配合有关部门,推动保护法尽快出台。

  2010-06-02 10:12:27

  王文章:

  (二)健全保护机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类别,深入研究每一类项目不同的保护措施,分门别类制定保护与传承的指导意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机制、退出机制,对保护不力的项目和单位予以警告和摘牌。完善教育传承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焕发时代的活力。

  2010-06-02 10:13:13

  王文章:

  (三)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自觉参与保护的意识。真正做到社会公众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在保护中共享保护成果。

  2010-06-02 10:13:19

  王文章:

  (四)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以科学的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要继续以建立健全四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重视生产性保护,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等方式,科学、全面、系统地抢救和保护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的方式要以正确的原则为指导,第一,要坚持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的原则;第二,要坚持积极保护的原则;第三,要坚持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从保护方式和形成立体的保护生态两个方面去活态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06-02 10:13:32

  王文章: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为了留住历史,也不是为了回到过去。我们要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激发民族文化创造精神,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来自民众、融入民众的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衷心希望各媒体和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加大宣传,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谢谢大家,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0-06-02 10:15:13

  主持人华清:

  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时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0-06-02 10:15:58

  经济日报记者:

  《经济日报》从去年开始在“文化周末”版块设立了“关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到现在已经采访了3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注意到一个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市场开发度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市场开发,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存在一个如何传承下去的问题,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面临着养家糊口的问题,如果不能为传承人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可能不会吸引年轻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但是如果市场开发的程度过高,又会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请问王部长,如何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开发度的问题?

  2010-06-02 10:16:08

  王文章:

  你提的问题是我们当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需要准确把握的问题。目前在总体上,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把握是健康的、科学的。但是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利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把握上没有按照性质和不同的类型进行准确的把握。

  2010-06-02 10:17:49

  王文章:

  一方面,有一些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说年画、剪纸,就要按照积极保护的原则,进行生产性的保护,要把它作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加以延续,通过这种项目的传承、生产和开发,使它产生经济效益,维持这些传承人的生活和再传承的经济基础。如果能够从中得到经济效益,传承就有了积极性。

  2010-06-02 10:19:17

  王文章:

  另一方面,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和其他濒危的传统音乐和传统表演艺术,目前抢救要放在第一位。比如说一些民间音乐很难传承,开发利用很难做到,首先是要抢救下来。我们知道,五十年代对《二泉映月》的抢救还是先录下来,现在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抢救、保护民间的表演艺术和传统音乐是普遍的手段,这不是开发的问题,是把抢救和保护放在首位。我想按照不同项目的性质加以区别对待,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这个问题。

  2010-06-02 10:20:34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王部长,刚才您提到关于立法的问题,我们在前两年一直听到这个声音,但是具体什么时间会推出,里面会有什么样的内容,能否介绍一下?

  2010-06-02 10:22:00

  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多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方式是立法保护,立法保护是最根本的保护方式。应该说,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是比较注重推进立法保护的。像2005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底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一些地方制定了一些保护条例,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新疆、甘肃、江苏、浙江这八个省区都制定了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对于促进地方性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包括文化部在内,都在推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现在立法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调研,草案正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我们期待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能够早日出台。

  2010-06-02 10:22:33

  法制晚报记者:

  请问王部长,刚才您说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请问具体操作是什么?您刚才介绍中说现在地方重申报,媒体有报道说现在好多地方争夺名人故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方面有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还有风水,我国有没有准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06-02 10:27:39

  王文章:

  科学保护最重要的是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规律,恒定性和流变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存在,有它不能随便改变的特质或者基因。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化,比如说一些当代人的审美取向融入其中,同时它又是在变化中传承的。人们注意它的恒定性时就不能随便改变它的形态。我们注意到它的活态流变性时,就要活态地保护它,就不能使它凝聚、僵化。我们保护的措施或者一些规定就要按照基本的传承规律来制定。在保护的时候,抢救保护要放在首位,同时又要贯彻积极保护的原则,既能使它很好地传承,又在要当今时代的发展中焕发出活力。

  2010-06-02 10:28:27

  王文章:

  关于重申报、轻保护的倾向,实际上是违背它的传承规律。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在申报方面要按照申报的有关规定,严格评审。要严格地进一步控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数量,要进一步完善市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建设。这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中,就形成一个好的结构,这个结构是国家级名录少而精,省级的名录是名录的中间,市、县级名录是数量的多数,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这样一个合理的金字塔型的结构,就使我们把关注点、保护的基础放在了基层。同时要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要组织专家组对各地申报的国家级名录项目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以保护的,保护不力的要限期予以改正。对于不能很好落实保护措施的,要在名录中除名。当然更积极的保护措施还是针对不同的类型项目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使它能够在当代的发展中跟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和当代生活结合起来,在当代的发展中能够产生一种保护的活力。

  2010-06-02 10:30:26

  王文章:

  关于风水的问题,很多项目是不是可以确定为国家级的名录,都在专家的研究之中。今天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项目认定还处在一个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过程之中,有一些项目不能草率地或者盲目地下结论,比如说很多民间信仰的项目。涉及到风水的问题,我讲一个例子,比如说妈祖信仰,我们知道,妈祖信仰是福建及台湾地区很多民众信仰的项目,这其中有迷信的成份,但是总体上表达了人们一种向善、追求美好的意愿,总体上是应该加以肯定的。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包括风水这类项目,应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对一般性地否定或者肯定都是反对的,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

  2010-06-02 10:32:53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王部长,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建立了6个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方面现在的情况怎么样,请您介绍一下?

  2010-06-02 10:36:59

  王文章: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是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方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生态空间的完整性和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保护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现在国家公布了6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后还会陆续公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0-06-02 10:37:36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项目里有三项是澳门的申请,已经通过评审,进入了30天的公示期,这个公示期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已经确定为名录里面了。如果确定的话,中央会给澳门这三个项目在资金上有什么支持?

  2010-06-02 10:39:35

  王文章:

  这个问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同志回答。

  2010-06-02 10:41:10

  马文辉:

  第三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评审是严格按照国务院的“18号文件”确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开展和进行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严格、科学、规范、按程序进行评审。

  2010-06-02 10:41:29

  马文辉:

  开始的程序是专家组评审,因为这里有60多位专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辽宁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分成10个专家组,对整个申报材料的3136项进行分组评审。评审之后,我们又召开了正式的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审委员会会议确定之后又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除了文化部以外还有13个成员单位)征求意见,最后确定新增项目190项,项目扩展159项,这其中包括三项已经公示的澳门项目。公示结束以后,根据公示期间社会的反馈,部里开会专门研究,提出进一步修正的意见,再报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向大家进行汇报和审议,如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对名单都表示同意,就正式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批准之后,再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正式公布认定。

  2010-06-02 10:46:39

  马文辉:

  保护上,澳门、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非常珍贵,包含了重要的文化价值,肯定要注意加强保护,从各个方面予以适当的倾斜。

  2010-06-02 10:46:50

  香港文汇报记者:

  对我国与日韩等周边国家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遗的代表作名录,怎样处理各国间“抢申”的问题?

  2010-06-02 10:47:18

  王文章: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以及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缔约国有权利、也有义务和责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本国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两个遗产国家共同拥有的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一个国家均可以单独申报,如果列入代表作名录之后,也不妨碍其他的国家再次单独申报。

  2010-06-02 10:47:46

  王文章: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11月7日公布的第二批代表作名录中,就有阿塞拜疆申报的“阿塞拜疆木卡姆”,这是作为传统音乐申报的。还有伊拉克申报的“伊拉克木卡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同申报的“沙士木卡姆音乐”,都分别入选。到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三批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也申报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也列入了代表作名录。这说明共同拥有的项目,在一个国家申报之后,其他国家还可以单独申报。

  2010-06-02 10:48:54

  王文章:

  中国与不少周边国家共同拥有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愿意与这些周边国家就联合申报的问题、联合保护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协商。中国愿意与周边国家进行联合申报和保护,共同传承发展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进睦邻友好关系。2005年中国与蒙古国成功申报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成功后,两国建立了“联合保护长调协调指导委员会”,以指导和促进两国开展对该项目的联合保护工作,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联合申报的成功范例。

  2010-06-02 10:49:52

  王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约》的框架下设立代表作的名录制度,是为了推进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申报是一个手段,推动保护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对跟周边国家共同拥有的一些项目,也是特别强调联合申报、联合保护,保护放在第一的位置。申报不是一种竞争,应该是作为大家携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桥梁。在这方面,我们秉承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合作保护比申报竞争重要。今后我们跟周边国家还会就联合申报的问题、联合保护的问题进行更多的合作。

  2010-06-02 10:50:41

  北京电视台记者:

  第一,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请您具体介绍民众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二,一些地区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走向了一个极端,当前非遗保护的商品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想听听您对非遗保护商业化倾向的看法?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2010-06-02 10:52:36

  马文辉:

  今年“文化遗产日”非遗保护的主题确定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我们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非遗保护的方针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这是非常辩证和全面的口号。因为我们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经济层面上、动员上做了大量工作。政府主导是一个方面,政府做这些工作最根本的是把社会动员起来,因为非遗就在我们身边,非遗的传承人、非遗的主体就是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部分在民间,这样动员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是非遗保护一项长期的任务。虽然在前些年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使大家对非遗保护逐渐有了认识,但是这种宣传教育,这种自觉性的提高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今年我们仍然凸显这一点,就是为了让大家感觉到非遗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都有责任保护这一珍贵的遗产,所以提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0-06-02 10:53:44

  王文章:

  我再补充一点,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还有一个活动:“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活动”,向大学生和中小学学生一边讲解古琴的知识,同时演奏古琴的名曲。这实际上让青少年能够直接跟传统的经典古琴名曲见面,既聆听同时又了解古琴作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价值、意义,直接参与这些活动就能够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价值。同时,现在很多青少年在演奏古琴,这样一些实际的活动使他能够感同身受,能够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

  2010-06-02 10:56:14

  新华社电视台记者:

  请问王部长,我们知道任何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传承,增加公众的认知度和国际的知名度。我们看到,为迎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将在国内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不知道在国际上是否有这样保护传承推广的活动,呼应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

  2010-06-02 10:58:12

  王文章: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前几年我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总部,举办了一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展,同时中国的一些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进行了演出。那次活动我也参加了,当时有192个国家的代表观看了展览和演出,他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对当时展览内容的丰富和演出的精彩大为赞叹。通过那次展览和演出,他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

  2010-06-02 11:01:05

  王文章:

  前几年,我们在四川成都还举办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也吸引了国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和一些旅游者参加。最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我想它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将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国际上的宣传,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都会很大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我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但是它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国际间的合作保护方面,我们今后还会做出更多的努力。

  2010-06-02 11:01:51

  主持人华清:

  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0-06-02 11:04:09

文章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0-06-02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